【题目】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却形成了极其庞大的“家族”.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碳元素的信息图,则碳原子核外有个电子.
(2)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CO3 , 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现有含碳元素的下列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A.石墨 B.金刚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E.乙醇
①可用于制铅笔芯;②是有毒气体;③属于有机物.
(4)被称为“稻草变黄金”的反应是指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在440℃和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4Na+3CO2 C+2Na2CO3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5)2013年3月,世界上最轻、吸附能力极强的材料﹣﹣“碳海绵”在浙江大学实验室诞生了,其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均由碳原子构成).“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为 .
【答案】
(1)6
(2)+2
(3)A;C;E
(4)置换
(5)CO2(二氧化碳)
【解析】解:(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故填:6;(2)碳酸根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故填:+2;(3)①石墨质软,在纸上会留下灰黑色痕迹,可以制成铅笔芯;故填:A;②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故填:C;③乙醇是一种有机物;故填:E;(4)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5)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O2(二氧化碳).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一氧化碳的毒性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需要了解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电解水试验时发现他们的装置只有一端有气体产生,且溶液颜色逐渐加深.
(1)对此异常现象,小吴同学认为是电源正负极接反了的原因.要证明小吴的猜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经过修正,大家完成了电解水的实验.体验到“电解”这种新实验手段的威力后,大家意犹未尽,决定继续深入探究.
(2)【探究活动一】 小吴将水换成食盐水进行电解,A、B两个试管都收集到气体.试管A收集到的是无色可燃性气体,则该气体是气.
【问题与猜想】
试管B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呢?请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大胆猜测,并将所有可能的属于单质气体的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
【实验与结论】
若小周用pH试纸测出电解后溶液的pH为12,说明该溶液呈性,则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3)【探究活动二】 小周将原装置的电极都改为铜片进行食盐水的电解,结果发现溶液颜色变蓝.
【问题与猜想】
为什么溶液会变蓝色?小施认为可能是铜片变成铜离子进入溶液中的原因.
【实验与结论】
小施取少量蓝色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正确.你还有其他证明溶液中含Cu 2+的方法吗?请写出你的方法和结论 .
【回顾与反思】
经过上述拓展探究实验,同学们学会了用身边的物质进行探究的方法,体验到了开拓思路大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了化学的神奇魅力,根据上述所进行的实验,请写出你还想探究的一个问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3)t2℃,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3℃,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4)t2℃,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甲物质的(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命离不开水,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
(1)水是由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反应中,氧气的作用是 .
(2)水和乙醇是两种重要的溶剂.氢氧化钠溶于水配制溶液时会(填“吸热”或“放热”);在水和乙醇以3:7配成的溶液中,溶剂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几种化合物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锌化合物M的转化关系图.
(1)物质M属于(填“酸”、“碱”或“盐”).
(2)写出转化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符合转化①反应的规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