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回答有关实验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
(1)大理石、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通常装在广口瓶里,澄清的石灰水盛放在细口瓶里,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烧杯.(填仪器名称)
(2)量筒的用途是量度液体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做实验时,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分析 固体药品应该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应该放在细口瓶中,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烧杯;
量筒可以测定液体的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酒精密度比水小,燃烧时不能用水灭火.

解答 解:(1)大理石、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通常装在广口瓶里,澄清的石灰水盛放在细口瓶里,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烧杯.
故填:广口瓶;细口瓶;烧杯.
(2)量筒的用途是量度液体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填:液体体积;凹液面的最低处.
(3)做实验时,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故填:湿抹布盖灭.

点评 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因此要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如图所示置于桌面上,据此说出该气体的两点性质:
(1)难溶于水.
(2)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根据装置回答: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 ②集气瓶;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以获得平稳的氧气流,可以考虑将仪器①换成分液漏斗(填仪器名称).
(3)二氧化氮气体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若要收集这种气体,最好选用装置B (填装置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两幅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物到火星上一定可存活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氮气(N2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氧气(O2)的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大气中氮气与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的体积分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臭氧(O3)是一种让人既爱又恨的气体,它可以吸收紫外线,但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一旦超标就会给人们带来许多健康问题.如图是晓茹整理的关于臭氧的一些知识,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如图所示的内容中,描述的是臭氧的物理性质的有:①②③(填序号).
(2)常温下,臭氧可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氧气.臭氧是由氧元素构成的,上述反应不是(选填“是”或“不是”)一个分解反应.
(3)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氧气会在电击的条件下变为臭氧.请你用文字表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氧气$\frac{\underline{\;电击\;}}{\;}$臭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红磷,烧杯内的物质是水.
(1)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烧杯中的水进集气瓶,水的体积约占集气体积的$\frac{1}{5}$.
(2)如果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20%,试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写出二种即可).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或集气瓶未冷却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符号:
(1)干冰是CO2
(2)常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的是N2
(3)常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的紫黑色固体是K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燃烧匙内火焰熄灭.接着立即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
(1)请你分析红磷复燃的原因:红磷又接触到空气中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
(2)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是继续洒水,可进一步降低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防止重新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