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工业制氧气是变化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室选择A、D装置组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用B做发生装置,它的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F(填字母),若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可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在锥形瓶装水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如要证明装置不漏气,当向外拉活塞,现象是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
(4)实验室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气流,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填字母).
若选用如图正放的装置G收集氨气,气体应从②(填“①”或“②”)端通入.
(5)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既可用E或F装置收集.由此推测H2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bc(填序号).
a.密度大于空气b.难溶于水c.密度小于空气.
(6)若用AF制取O2,其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出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现象时开始收集,气泡从瓶口外逸证明收集已满.
实验结束,应先撤离F装置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若不按此操作,将会出现的现象是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分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及用途进行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鹅本质区别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氧气的助燃性确定氧气验满的方法即可;
(3)根据B装置的优点进行分析;根据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进行分析;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与水进行分析;
(5)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
(6)根据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 解:(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是根据液态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此过程在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2)因为A装置的试管口塞有棉花团,所以可用KMnO4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收集满要用带火星的木条,且要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反之则不满;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用B做发生装置,它的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氧气不易溶于水,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F;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②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气流,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正放的装置G收集氨气,气体应从②端通入;
(5)氢气可用E装置收集,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可用F装置收集,说明氢气不溶于水;
(6)若用AF制取O2,其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出现现象时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开始收集,气泡从瓶口外逸证明收集已满;实验结束,应先撤离F装置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若不按此操作,将会出现的现象是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1)锥形瓶;物理;(2)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方便添加液体药品;F;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4)C;②(5)bc;(6)分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气泡从瓶口外逸;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为AE或AF(填序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B装置相对于A装置,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不用加热,安全,可随时添加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有关化学方程式N2+3H2$\frac{\underline{\;高温\;}}{\;}$2NH3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氮气加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氨气
C.反应中氮分子、氢分子和氨分子的个数比为1:3:2
D.每1份质量的氮气与3份质量的氢气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冬季寒冷特别适于饮用红枣茶,茶中的环磷酸腺苷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抗癌等功效.环磷酸腺苷化学式为C10H12N5O6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磷酸腺苷由碳、氮、氢、氧、磷五种元素组成
B.环磷酸腺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环磷酸腺苷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8
D.一个环磷酸腺苷分子由34个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仰视读数为35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俯视读数为25ml,则该同学倒出液体(  ) 10ml.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装有稀盐酸的烧杯(盐酸足量)使天平保持平衡.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g碳酸钙,使其充分反应.应向右边烧杯中投入多少克镁粉,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已知:Mg+2HCl=MgCl 2+H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
①有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②火力发电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燃料燃烧、碳和二氧化碳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④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⑥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中有氧气.
(2)如实验二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a(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B(填序号),理由是白烟具有可燃性.
(4)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5)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加热煮沸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无污染净水剂,其中铁的化合价为+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