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生活生产中经常涉及一些变化,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玉米、秸秆等发酵制酒精
B、利用生活垃圾制造沼气
C、利用泥土烧制瓷器
D、利用风能、太阳能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利用玉米、秸秆等发酵制酒精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利用生活垃圾制造沼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甲烷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利用泥土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利用风能、太阳能从海水中得到食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地壳中所含元素由多到少顺序正确的是(  )
A、C,H,O,N
B、N,Al,H,Fe
C、O,Si,Al,Fe
D、O,Al,Fe,S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1)汞
 
,(2)氧气
 
,(3)氮气
 
,(4)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C、图中共有三种分子
D、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亮同学用量筒量取8.0mL的稀盐酸,操作如下:先用倾倒法取一部分稀盐酸,放平量筒,平视发现只有6.5mL,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俯视滴加读数为8.0mL.该同学实际量取稀盐酸的体积是(  )
A、大于8.0mL
B、等于8.0mL
C、小于8.0mL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将14.4克含杂质(杂质受热不分解,不含钙元素)的石灰石
样品,高温煅烧石灰石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求:
(1)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曝光以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瘦肉精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齐,重则会导致心脏病,“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下列关于瘦肉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B、瘦肉精由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组成
C、每个瘦肉精分子由35个原子构成
D、瘦肉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①磷元素
 
;②2个铵根离子
 

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2)野炊结束后,小辉使用少量水就将灶火浇灭.他选择的灭火原理是
 

(3)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普通干电池胜任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②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不同.
(4)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
①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
 
操作达到;
②“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这句广告词充分说明了饮用水的质量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饮用水的硬度.除去饮用水的异味可采用的物质是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可由如下反应制得:Fe2O3+3X+4KOH═2K2FeO4+3KN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可如图所示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内放有一定量
的生石灰,上方玻璃管(由左到右刻度数依次为1、2、3、4、5预先固定好)中部
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密封有空气和足量白磷(白磷着火点低,约40℃),右端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5cm处.
①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目的是放出热量引燃白磷.
②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向右移动.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向左移动最后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