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设计实验区分双氧水和水,写出方法、现象和结论:

分析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 解: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分别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的是双氧水,无明显变化的是水.
故答案为:分别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的是双氧水,无明显变化的是水.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气体打火机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名叫丁烷,其化学式为C4H10.请探究丁烷燃烧产物.写出你的猜想和探究方案(主要操作、现象、结论).
(1)你猜想的燃烧产物之一;探究方案;
(2)你猜想的燃烧产物之二;探究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一个氢原子H;
(2)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stackrel{+2}{Mg}$O;
(3)两个氧分子2O2
(4)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成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了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43-),则其化学式为Ca5(OH)(P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小明家里有一小袋粗盐,有一天他发现敞口放置的粗盐表面有溶解现象.经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潮解,原因是粗盐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镁.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对粗盐进行提纯.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1)将粗盐全部溶于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主要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
(2)再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钙;
(3)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4)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加热、蒸发、结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垂直固定在等臂杠杆的中央且可以随杠杆左右转动.杠杆两端分别悬挂等质量、等体积的铁球,此时杠杆平衡.再分别将铁球同时浸没到密度相同的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中(小球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
A.右边烧杯中铁球表面有一层红色金属附着,整个球质量变小
B.金属滑片向左偏转,连入电路的R阻值变大
C.灯泡L比开始时变暗,电路总功率变小
D.左侧烧杯溶液质量分数变大,右侧烧杯溶液质量分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ac(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装置是Ⅱ(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Ⅰ(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看不到浮渣,有较多泡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通过观察颜色来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
B.通过点燃闻气味来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C.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D.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从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核,四个选项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1)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①.
(2)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①.
(3)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④.
(4)原子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①.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八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的溶液pH<7.B和D是红色同体.A、E、F和G分属于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B→C的反应在生产中的一种应用冶炼金属.
(2)D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2Ag.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
(3)A和G的反应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