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央视《消费主张》超市馒头这样出炉:生产日期随便改、防腐剂、甜蜜素齐上阵(甜蜜素的化学式:C6H12NNaO3S),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 该化合物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 每个甜蜜素分子是由24个原子构成的 D. 甜蜜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
| B. | 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
| C. | 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
| D. | 夏天车胎爆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从下列装置中选用部分装置组装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并通过排水量来测定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
(2)甲同学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整套实验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 →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过程中,甲同学观察到E装置中的水变为紫红色,这是因为 进入E装置并溶于水中的缘故.为了防止试验过程中出现上述现象,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4)实验结束后经计算,乙同学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大于理论值,为此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出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大于理论值”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可能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可能是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做出以上猜想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 不变.证明猜想Ⅰ错误.
实验二:取少量锰酸钾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 .证明猜想Ⅱ正确.(实验二方法与实验一不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1月28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针对霾预警信号标准进行了修订,首次将PM2.5作为发布预警的重要指标之一。PM2.5中文名为“细颗粒物”,它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主要来源有汽车尾气、煤燃烧产生的废气、工业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1)下列事实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
A、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B、用加高烟囱的方法处理工厂产生的废气
C、研制开发清洁能源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2)人们外出时常戴上N95、N99型口罩以防止PM2.5进入肺部,口罩所起的作用与化学中 的 原理相似(填实验操作名称)。
(3)雾霾防治中,减排是硬指标,应该重点从控制燃煤和机动车污染入手。汽油、柴油、乙醇、天然气都可以用于汽车燃料。在控制机动车污染方面,你能做到的是
(写一条即可) 。
(4)择机进行人工降雨可减轻雾霾影响。在人工降雨中,可用 作致冷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丹东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下列景观中的物质主要是由合成材料构成的是
A.鸭绿江大桥的钢架 B.虎山长城的青砖
C.凤凰山“老牛背”的石崖 D.滨江路上的塑料路灯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CaCO3、过滤
B、Na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C、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Cu CuO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为什么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2)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了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3)硝酸铵、碳酸氢铵等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
| A. | 化合反应 | B. | 分解反应 | C. | 置换反应 | D. | 复分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强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列(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g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______克
(2)上表中m的数值=__________
(3)8g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序号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剩余固体质量(g) |
1 | 10 | 5.5 |
2 | 10 | m |
3 | 10 | 1.0 |
4 | 10 | 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