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C
 
 D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①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离时所需用到的仪器是
 

②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物质时,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选择.
解答:解: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解答,看图可知:A为漏斗;B为燃烧匙;C为烧杯;D为试管夹;
(2)①通过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物质,所需用到的仪器是AC;②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物质时,用试管夹来夹持试管;
故答案应填写:
(1)漏斗;燃烧匙;烧杯;试管夹;
(2)①AC;②D.
点评:明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对该元素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
D、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要配制100g 24.5%的稀硫酸,需要取
 
 g 98%的浓硫酸倒入
 
 g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琪和小思在探究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时选用右图溶液与CuO反应,发现产生大量气泡.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
【讨论】该溶液不可能是稀H2SO4,有可能是H2O2
【进行实验】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该溶液,并迅速伸入带火星
的木条,发现
 
,则该溶液是H2O2
【提出新问题】CuO是与H2O2反应还是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1g的CuO,然后分别加入10mL的上述溶液,观察现象
 

 
CuO是
H2O2分解的催化剂
②将该A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称得黑色滤渣质量为
 
g
③将步骤②中所得黑色滤渣取少量于试管中,并加入足量的稀H2SO4,观察现象
 

 
【实验分析】上述实验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实验小组需要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其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完成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①称量     ②溶解     ③计算     ④装瓶贴标签
(3)D操作中仪器②规格应为
 
(填“50mL”、“100mL”或“5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用“-”画出来.
(2)苯的化学性质:用波浪线画出来
 

(3)苯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无晶体析出的是
 

(5)要将甲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老师拿来了三种外观酷似金、银、铜的样品,同学们对样品进行以下探究:
①用锤子砸“金”,样品粉碎;
②加入稀盐酸:“金”和“铜”没有现象,“银”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测定密度:“金”4.9g/cm3,“银”7.1g/cm3,“铜”7.5g/cm3
④查阅几种常见金属的密度,如下表:
金属
  密度(g/cm3 19.310.58.97.97.1
(1)根据以上探究,确定“金”是假的理由有哪些?推测“银”可能是什么金属,依据是什么?
(2)已知“铜”只有表面镀了一薄层致密的铜,内部是锌.若不粉碎“铜”,选用稀硫酸和锌粉,测定一定质量“铜”样品中铜的质量,设计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若要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体积为
 
,请描述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