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区别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
 物质区别方法
A硬铝和铝相互刻画
B氢气和甲烷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闻气味
D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看颜色
A.AB.BC.CD.D

分析 A、硬铝比铝的硬度大;
B、氢气和甲烷点燃后火焰颜色均为蓝色;
C、CO和CO2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D、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均为黑色粉末.

解答 解:A、硬铝比铝的硬度大,可以用相互刻画观察划痕的方法区分;
B、氢气和甲烷点燃后火焰颜色均为蓝色,通过点燃观察火焰颜色不能区分氢气和甲烷;
C、CO和CO2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用闻气体的方法不能区分CO和CO2
D、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均为黑色粉末,通过看颜色不能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推断方法,利用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可以鉴别、推断不同的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4Na+CO2$\frac{\underline{\;点燃\;}}{\;}$2Na2O+C.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查阅资料】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Na2O、C;②Na2CO3、C、C;③NaOH、C;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③(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
【验证猜想】
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有C
(2)取少量(1)所得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3)取(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O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完全除去碳酸钠.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酚酞试液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写一种指示剂).
【结论】猜想④(填序号)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若用“”表示氢原子(H),“”表示氧原子(O),“”表示水分子(H2O).图甲是水受热变为水蒸气的微观示意图;图乙是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增大的原因是分子间间隔增大;
(2)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会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室有一瓶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样品,为测定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取了32g样品放在试管中热(杂质不含锰元素也不参与反应),并测得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时间 t1 t2 t3 t4 t5
 试管内剩余固体质量/g 31.6 31.0 29.6 28.8 28.8
请计算:
(1)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2)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CO2、H2O    乙同学:CO、H2O   丙同学:NH3、CO2、H2O   丁同学:CO2、CO、H2O
你认为丙同学的猜想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反应前不含氮元素.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几位同学的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否(填“能”或“否”).
(2)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用的是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CO2和H2O(干扰对产物的鉴别).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氧气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
①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
②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4种元素组成.
【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甲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还可能含有少量水蒸气.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的方法检验这种可能含有的气体.
(2)乙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丙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氯化氢.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铁片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固体,②产生气泡,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丁取适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结合丙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铜、铁、锌.
(4)想进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铜元素的含量,取一枚同材质的“金戒指”,称得质量为3.8g.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3.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H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G均为红色固体.(图中的“-”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G的化学式Cu.
(2)D和F能相互转化,D→F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写出H→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完全反应后最终收集到0.3mol氧气.
(1)求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24.5g
(2)图中P点处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有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B.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3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O2
D.该反应中反应物X、Y的分子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