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生铁—单质 B. 甲烷—纯净物 C. 乙醇汽油—化合物 D. 氯酸钾—氧化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最近几年中,雾霾天气呈高发状态,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主要不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是
A. 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烟尘 B. 建筑施工时飞扬起的灰尘
C.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气体 D. 机动车行驶时排放的尾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H+、Cl-、HCO3- B. Na+、Cu2+、OH-
C. Ag+、Cl-、NO3- D. H+、Fe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 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 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 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
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
| |
Ⅱ |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 | 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 | |
Ⅲ | / |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
(1)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 .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 .
(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4)依据实验Ⅲ,可以得到的关于蜡烛的元素组成的推论是 .
(5)【反思与评价】
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2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2所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右侧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忽略摩擦力).实验过程中,首先向玻璃管中充入空气,使右侧活塞移至刻度5处,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在密闭的玻璃管内铺上足量红磷(右侧活塞位置依然在刻度5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红磷燃烧后熄灭酒精灯,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停止.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活塞拉至刻度6处,放手后,若观察到 .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2)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 ”的实验现象是 .
(4)活塞先向右移动的原因是 .
(5)实验过程中,影响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因素有(填序号).
A.密闭容器的容积
B.温度
C.气体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目的】①用高猛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②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表示)
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②,各装置的正确连顺序是a→→d(填字母).
(3)【问题分析】
①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②本实验中,试管口要比试管底略低的原因是
③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的燃烧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4)【问题分析】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 , 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5)【拓展延伸】
①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对其分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
②[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