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科学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会以特殊的形态存在:如水在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变为高密度液态水。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与常温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B. 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

C. 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同 D. 化学性质不同

A 【解析】 A、“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间的间隔不同,正确;B、“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错误;C、“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氢氧原子的个数比相同,错误;D、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错误。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同步练习:2.4.1元素及其符号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A.锌Zn B.硅SI C.氯cl D.贡Hg

A 【解析】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是“一大二小”。A、正确;B、硅元素表示为Si,错误;C、氯元素表示为Cl,错误;D、汞元素表示为Hg,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甘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C.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B 【解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能达到实验目的;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氯化钾中会混有二氧化锰杂质;C选项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能达到实验目的;D选项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能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某化学学习小组欲对实验室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溶液A、B、C的成分进行探究,它们可能是NH4Cl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探究过程如下:

(分析)从组成上看,NH4Cl属于铵盐,含有NH4+,与强碱溶液反应会有氨气产生,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因为含有不同阴离子,所以性质不同,据此可鉴别.

(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小红分别取适量A、B、C三种溶液于三只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

A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C中无气味

A是NH4Cl溶液.

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小贝分别取适量B、C两种溶液于两只试管中,再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B、C都是NaOH溶液

(3)小明也分别取适量B、C两种溶液于两只试管中,再分别滴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B是Na2CO3溶液

C是NaOH溶液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小贝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方法感悟)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______________,据此选择加入适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问题处理)几天后,小明才发现取完C后忘了及时盖上瓶塞,若要除去其中杂质,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NH4Cl+NaOHNaCl+H2O+NH3↑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B中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性质(或化学性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解析】 设计方案并实验:(1)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H4Cl+NaOHNaCl+H2O+NH3↑; (2)碳酸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二氢氧化钠不能;碳酸钠能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 【解析】试题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A正确;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B正确;丙实验,往瓶子中加水,会排出气体,不能说明CO2溶于水,也不能说明CO2具有酸性,C错误;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D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全册《第1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内壁涂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外焰

内焰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酒精灯燃烧产生________,说明酒精灯燃烧是________.(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由如表得出结论:________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如图的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拓展延伸:

某同学在用酒精灯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

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________②________.

二氧化碳,化学变化;外焰;;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外壁有水滴 【解析】 (1)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由 “取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内壁涂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酒精灯燃烧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说明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II) (2)由如表数据:焰心:平均温度 432℃,外焰:平均温度666℃,内焰:平均温度520℃,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 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全册《第1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D. 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解析】 A、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故正确;B、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石蜡熔化又是物理变化;故正确;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故正确;D、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总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收集氢气

B. KClO3与MnO2反应制取、收集氧气

C. KMnO4制取、收集氧气

D. 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反应制取、收集氧气

D 【解析】 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可选此装置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KClO3与MnO2反应制氧气,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不能选用该装置作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一组是( )

A. B.

C. D.

AC 【解析】 A、Al(OH)3和NaOH中的都含有氢氧根,所以A符合题意; B、NaCl和KCl中不含原子团,故错误; C、NH4NO3和(NH4)2SO4中都含有相同的铵根,种类相同,故C正确; D、KMnO4中的原子团是高锰酸根,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1价,而K2MnO4中的原子团是锰酸根,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种类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