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习小组对铜器上的绿色锈迹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查阅资料]
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I.分析碱式碳酸铜的组成
根据化学式可知,碱式碳酸铜中Cu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Ⅱ.探究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变化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并用于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
[实验过程]
①在装置丙导管a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微热试管,观察到_____,说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图示加入样品和试剂,充分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固体变黑,U型管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①装置甲中标号为b的仪器名称为_____。
②装置乙、丙位置不能互换,若互换,后果是_____。
③根据实验现象,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X+CO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总结延伸]
小组同学探究完后,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强调实验探究要注重科学、严谨和安全,也要爱惜实验器材,避免损坏仪器。
①甲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_____而使试管炸裂。
②在该实验操作中,你认为还应_____(答一条)以避免损坏试管。
【答案】+2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铁架台 无法确定是否生成水 CuO 冷凝水倒流 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再集中在药品中加热
【解析】
Ⅰ、碱式碳酸铜中,氢氧根的化合价是﹣1,碳酸根的化合价是﹣2,设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1)×2+(﹣2)=0,x=+2.故填:+2;
Ⅱ、[实验过程]①在装置丙导管a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微热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填: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实验分析]①装置甲中标号为b的仪器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②装置乙、丙位置不能互换的理由是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无法检验是否生成水;故填:无法确定是否生成水;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2个铜原子、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2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所以2X中含有2个铜原子和2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CuO;故填:CuO;
[总结延伸]①甲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故填:冷凝水倒流;②在加热时要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外壁必须是干燥的,否则可能会造成试管炸裂;故填: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
(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B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它代表的点是_______(填字母);写出由D点表示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装置D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跨海大桥,在这些钢结构的外表面还涂上了四氟型氟碳面漆树脂。其中,钢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使用钢的优点是_____(写一点即可);在其表面涂上面漆树脂的目的是_____。
(2)海洋是一个“蓝色聚宝盆”,不仅有鱼、虾等海产品;还有丰富的油气、海底矿产、可燃冰等能源资源。
①鱼、虾类等富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是_____。
②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
实验方案 | ||||
目的 |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 验证某气体燃烧生成CO2和H2O |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后回收MnO2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如图甲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G两种仪器的名称:A:_____;G:_____。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从图甲中选用的仪器装置是_____(填字母编号),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_____(填接口的字母)→d。
(补充实验)在收集到的氧气中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①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入B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烧杯中加入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和一定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固体全部溶解.他们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_____; 猜想二:CaCl2和HCl;
猜想三:CaCl2和Ca(OH)2; 猜想四:CaCl2、Ca(OH)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1:_____.结论: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2:_____.结论: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拓展)
(1)碱性较强的液体直接进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要处理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
A CaO B CaCO3 C Ca(OH)2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甲物质的溶液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C.在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 甲组的探究 | 乙组的探究 |
(提出问题) |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
(做出猜想) |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
(实验验证) |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