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

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分析判断.

解答 解: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的输氧能力下降,使人中毒,故答案为D.

点评 此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B.分解过氧化氢  C.加热高锰酸钾D.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相信你在D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若用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试管 ②集气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其理由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氧气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图2中的甲(选填“甲”或“乙”);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5)要使用图2中装置丙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a(填a或b)端插入,要使用装置丙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现将瓶中装满水,在将气体从b(填a或b)端插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有两瓶无色气体,他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他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
示例:用细线系住小蚂蚱投入瓶中,窒息而死的是C02,安然无恙的是O2
方法1: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燃烧更旺的氧气,马上熄灭的二氧化碳.
方法2:在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2010年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首次使用环保“石头纸”制作的便笺和文件袋.“石头纸”是一种低碳经济的绿色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盐类化合物.某学习小组对“石头纸”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装置A、B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
(3)积极推广使用“石头纸”,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缓解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石油分馏
C.石油裂解D.通过蒸馏制取纯净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科学家正在研究分离出空气中的CO2,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使CO2和H2反应合成气油、甲醇等有机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中可选用制取氢气的装置B或D.

简述实验中将锌粒加入容器的方法是先将容器倾斜或横放,用镊子夹持锌粒放在容器口处,再慢慢直立容器,让锌粒滑到容器底部.
(2)某同学设计下图装置分离CO2和CO.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将混合气体从导管口通入,所得纯净气体从导管c逸出(假设完全反应),此时逸出的气体是CO.混合气体通入完毕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进入广口瓶,此时逸出的气体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溶液一定是纯净物.错.(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4Al+3O2$\frac{\underline{\;点燃\;}}{\;}$2Al2O3反应中,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比来看,每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2个氧化铝分子;从它们彼此之间的质量比来看,每份108质量的铝和96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了204份质量的三氧化二铝.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08:96:2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的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撒一些硫粉在上面,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HgS).
(1)写出硫和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汞→硫化汞.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象:温度上升后,汞原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使水银的体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