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别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或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 待测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 |
B |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 待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 有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C |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NH4+ | 滴入NaOH溶液后,加热并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原溶液中肯定存在NH4+ |
D | 除去KCl中的少量K2CO3 | 滴加稀盐酸至刚好无气泡产生 | 有气泡产生,最后一滴盐酸滴入无气泡 | K2CO3已被除尽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
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
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A、待测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时,如果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时,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银,因此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氯离子,该选项不正确;
B、待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时,如果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时,能够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因此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如果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时,滴入NaOH溶液后,加热并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该选项不正确;
D、除去KCl中的少量K2CO3时,滴加稀盐酸至刚好无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最后一滴盐酸滴入无气泡,说明K2CO3已被除尽,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6.40 | 3.20 | 4.00 | 0.50 |
反应前质量/g | 待测 | 2.56 | 7.20 | 0.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
B. | 在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 | |
C. | 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 |
D. | 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CO2 | B. | 具有强吸附性 | ||
C.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 D. | “碳海绵”是单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H表示的是溶液中所含酸或碱的质量分数 | |
B. | pH与酸的化学式有关,与溶液中水的含量无关 | |
C. | pH与溶液中所含的H+和OH-没有任何关系 | |
D. | 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最多少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