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变大 B. 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C.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B 【解析】A、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大小不变,而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错误;B、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正确;C、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不能分解,错误;D、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数目不变,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18届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稀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B.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空气和O2

C.用水区分NH4NO3和固体NaOH 两种固体

D.用湿润的石蕊试纸区别CO和CO2

A 【解析】鉴别与除杂,都是利用物质的典型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技,鉴别要能产生与被鉴别物质性质相关的独特现象。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硝酸钠对氯化钠来说是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3)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 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 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D 【解析】将金属M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无色,说明Cu(NO3)2已经完全反应,则AgNO3一定也完全反应,则置换出的金属是Ag和Cu,由于这两种金属与稀盐酸都不反应,根据“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可知,滤渣中一定有剩余的金属M,且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无沉淀产生”进一步确定,滤液中没有银离子.由于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先将甲中液体滴入丙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液体滴入丁中,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滴管甲

烧杯丙

滴管乙

烧杯丁

A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氢氧化钙

B

稀硫酸

盐酸

碳酸钠

C

氢氧化钠

硝酸铵

D

氧化钙

盐酸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将甲中的液体滴入丙中后,气球先胀大,后恢复原状,说明气球胀大是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故A、B错误;C中将硝酸铵滴入水中,温度降低,气球缩小,错误;D中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气球胀大,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 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 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 分别将t3℃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解析】A、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代表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P点是t3℃时的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达到20%,故错误; C、温度小于t2℃时,相同温度下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温度等于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温度大于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C错误; D、甲乙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是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图A是禁止吸烟标志,错误; B、图B是中国节能标志,错误; C、图C是循环再利用标志,正确; D、图D是节约用水标志,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简答题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2)t3 ℃时,将三种物质各m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将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确定

(4)将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乙>甲=丙 10≤m<100 D 乙 【解析】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2)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的是丙,其次是乙,即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丙最少,最易形成饱和溶液,所以将三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大于丙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即10≤m<100;(3)不知两种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先通过浓硫酸可除掉水蒸气,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除掉二氧化碳,但是又引入了水蒸气,错误;B、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足量稀盐酸,可以将碳酸钠转化成氯化钠,蒸发结晶,可蒸发掉水及过量的氯化氢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正确;C、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K2SO4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得硝酸钾溶液,正确;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时,用磁铁吸引,可以除掉铁,留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若下图中横坐标表示镁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

A.溶液的质量 B.稀盐酸的质量

C.氯化镁的质量 D.生成气体的质量

A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Mg+2HCl=MgCl2+H2↑,每24份质量的镁参与反应就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说明溶液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在逐渐的增多至不再发生变化,但溶液本来就有不是从0开始,故A正确;B、稀盐酸是反应物,因此它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逐渐的减小至不再发生变化,故B错误;C、氯化镁为生成物,质量从0开始,随着反应进行,质量逐渐增加至不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