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2+、H+、SO42-B.NH4+、Cl-、OH-C.Ba2+、SO42-、NO3-D.Na+、K+、NO3-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三者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2+为浅绿色的溶液,故选项错误;
B、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要除去Ca(NO32溶液中的少量NaCl,设计甲、乙两个方案,实验流程如图:
 
综合分析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甲方案不合理,原因是会引入NaNO3杂质;
(2)乙方案中得到Ca(NO32溶液和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NO3=Ca(NO32+CO2↑+H2O;
(3)实验结束后,将两个方案中产生的A、B两溶液混合,若形成的溶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乙方案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X是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水的电解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有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有Mg、Mn、Cu、Pd四种金属.如果把Mg、Mn分别放入稀硫酸中,Mg与稀硫酸反应比Mn剧烈;如果把Mn、Pd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Mn表面析出红色的Cu,而Pd没有变化.则Mg、Mn、Cu、Pt的活动顺序为(  )
A.Mg>Cu>Mn>PdB.Mn>Mg>Cu>PdC.Mg>Mn>Pd>CuD.Mg>Mn>Cu>P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与锌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20g,水80g.
(2)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硫酸锌的质量是多少?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关碳元素组成的几种物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请根据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30℃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通过改变温度的一种方法是升温;
(3)50℃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3.3%(精确到0.1%);
(4)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铵态氮肥可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B.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
C.工业上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
D.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一定会改变
C.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D.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