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50g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20g、5g、15g、10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经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A、C中盛有的一定是饱和溶液;B中盛有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保持温度不变,如果将B、C混合后,溶液刚好达到饱和,则A烧杯里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7%.
(3)如果向A烧杯中加入20g水,加热C烧杯,两个烧杯中的固体均溶解,此时四个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

分析 (1)在一定温度和溶剂中,有溶质析出的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能力,溶质不会溶解,则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析出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或不是饱和溶液;
(2)根据A是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3)根据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相同溶剂中溶解的溶质多溶质质量分数就大进行解答.

解答 解:(1)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A、C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D中的溶质质量比B多,所以D可能是恰好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一定不饱和溶液;
(2)A是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如果将B、C混合后,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所以此时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A烧杯里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5g+15g}{50g+50g+5g+15g}×100%$=16.7%;
(3)向A烧杯中加入20g水,加热C烧杯,两个烧杯中的固体均溶解,此时水的量相同,所以溶质质量多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四个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
故答案为:(1)A、C;B;(2)16.7%;(3)C>A>D>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饱和溶液的判断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应注意条件的变化来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化学式)
二氧化碳CO2,氧气O2,水H2,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过氧化氢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B.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D.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填“高”或“低”);
(2)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一氧化碳炼铁D.用石灰浆涂抹墙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过程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篝火燃烧B.二氧化碳通入到水中
C.铁钉生锈D.电灯通电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常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1)写出左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酒精灯   ③集气瓶;
(2)请仔细分析上图中装置A的特点,推测该装置可用于上述制氧气方法的有b(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上图中的B(填“A”或“B”);
(4)利用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5)制取氧气前,必须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分解)
(1)军事上点燃镁粉作照明弹:镁+氧气$\stackrel{点燃}{→}$氧化镁,化合反应;
(2)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3)白炽灯内放少量红磷,可以防止灯丝氧化,其化学原理是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失去电子;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层有8个(氦有2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