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尿素属于氮肥      ②尿素中C、O、N、H的原子个数比为1:1:1:2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④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17:22.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③④

分析 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其化学式并书写出相关的方程式,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氨气(NH3)、B为二氧化碳(CO2)、C为尿素[CO(NH22]、D为水(H2O),其相关的方程式为:2NH3+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O(NH22+H2O.
①由尿素[CO(NH22]的化学式可知,尿素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②由尿素的化学式可知,C、O、N、H的原子个数比为1:1:2:4;
③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④由方程式2NH3+C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O(NH22+H2O可知,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17×2):44=17:22.
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
故选C.

点评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KNO3+MgCl2=2KCl+Mg(NO32B.Fe2O3+6HCl=2FeCl3+3H2O
C.H2O2=H2↑+O2D.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CaO固体(CaCO3固体)--高温煅烧
B.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K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明实验后,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看到出现大量气泡.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除了含有Na2SO4,还有什么成分?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CO3    猜想②Na2CO3、NaOH
猜想③H2SO4                 猜想④H2SO4、NaOH  
猜想⑤NaOH 
小明认为猜想④不合理,理由是硫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探究】(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变红,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猜想③不成立.
(2)为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小明设计下列实验,请你完成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向步骤(1)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稀盐酸溶液

开始没有明显变化,后来有气泡产生,最后溶液变成无色 
猜想②成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3)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填离子符号,下同),那么属于盐的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你认为是碳酸钠在水中解离出OH-的缘故.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了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室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甲、乙的名称:甲酒精灯,乙烧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A(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a(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a(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澄清的石灰水.
(4)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D(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取上述少量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析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有一固体混合物A,已知是由NaOH、NH4Cl、FeCl3、BaC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沉淀B的化学式为BaCO3
(2)气体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3)混合物A中不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铁.
(4)混合物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BaCO3+H2SO4=BaSO4↓+H2O+CO2↑.
(5)写出1个无色溶液D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
(6)写出检验无色气体G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溶液.
(1)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溶液,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g.
(2)按要求配制好溶液后,取其中100g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100g.
(3)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现将7.8g过氧化钠投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中,物质间一定能发生反应的是(  )
A.氢气和氧气混合B.炭粉和氧化铜混合
C.一氧化碳通入石灰水D.铁钉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