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A、B、C是初中常见的三种白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是常用的干燥剂,C是氯化物.请写出B的俗名
 
,写出一个能生成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写出由A→C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突破口“A、B、C是初中常见的三种白色固体”、“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是常用的干燥剂,C是氯化物”,则可推测: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C为氯化钙.代入检验,是否符合.
解答:解:根据题意:“A、B、C是初中常见的三种白色固体”、“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是常用的干燥剂,C是氯化物”,则可推测: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C为氯化钙.故:
B的俗名生石灰,写出一个能生成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并写出由A→C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
生石灰;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相对分子质量与物质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相同,在推断中可作为重要信息但不能是必然信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浓硫酸腐蚀布块
C、氢氧化钠潮解
D、烧碱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就在身边”.回答下列问题:
(1)喜欢喝汤的人,在煲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使骨头中难溶于水的磷酸钙转化为可溶性钙盐,则在汤水中钙元素以
 
(填“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2)撒在田地里的熟石灰能与酸雨(含有H2SO4)发生
 
反应(填反应类型).
(3)要用木柴烧火做饭,从燃烧的三个条件来看,除木柴和空气外,还要具备的条件是
 

(4)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CH2O)、苯(C6H6)等有毒物质.这两种物质都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5)人们可利用“光触媒”技术-用TiO2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将上述有害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降低室内空气污染.TiO2中Ti的化合价为
 
价.
(6)在自行车表面喷一层油漆可防锈,其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硫酸,硫酸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在工业上硫酸是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为原料制取的,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图:
(1)在将黄铁矿加入沸腾炉前,需要把黄铁矿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2)写出工业上生产硫酸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应如何操作?
 

(4)炉渣(Fe2O3)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稀硫酸能与很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镁条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的物质.在镁条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下同)
 
,产生的新微粒是
 
;微粒间的转化过程可用一个式子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将为了测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成分及含量,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取滤液10.0g,向其中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溶液的pH,绘制图象如图:
(1)曲线中有一段与X轴平行的原因
 

(2)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a:40,Cl:35.5,Na:23,C:12,O: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25.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 5.0g 10.0g 15.0g 20.0g 25.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1.5g 1.0g 0.5g 0.3g x
请计算:
(1)确定上表中x的值为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为Ba2+、Ag+、Na+、Cu2+中的一种,阴离子分别为NO3-、SO42-、Cl-、CO32-中的一种.其中,C盐溶液呈蓝色,其它溶液无色.向4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稀盐酸,B产生沉淀,D产生气泡.
由此推断A是
 
,B是
 
,C是
 
,D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是两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制备CO2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编号),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先用止水夹夹住导管的橡皮管,然后向
 
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
 
,说明装置不漏气.
(3)集气瓶中气体的检验:往集气瓶里加入
 
,振荡,若
 
,说明该气体是CO2
(4)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后,按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小丽对教材中“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方案进行了改进,她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滴加少量酒精和水,用燃着的木条接触液体,观察到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由此她联想到影视剧中演员深陷火海的情景,他们的服装材料应具有
 
的性质.
(3)下列成语中,
 
(填字母序号)的原理是破坏该燃烧条件.
A.火上浇油         B.釜底抽薪        C.钻木取火
(4)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说明同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
 
有关.
(5)请你再举一个相似的例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