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 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 B. | 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
| C. | 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
| D. | 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 |
专题: |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分析: | A、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只能有金属的种类不同一个变量分析; B、根据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进行解答; C、根据控制变量法只能是有无催化剂一个变量分析; D、根据控制变量法只能有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一个变量分析. |
解答: | 解: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选项正确; C、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 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B. |
点评: | 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控制变量法中哪些量变哪些量不变,即自变量、因变量,了解对照试验的设计思路.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右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小王 |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 溶液的pH>7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
小李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 A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 |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 的氯化钡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 (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丰富的黄酮素,黄酮素的化学式为C15H10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
| B. | 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
| C. | 黄酮素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 |
| D. | 黄酮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
| B. | 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 |
| C. | 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 |
| D. | 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备新物质.CO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易于血红蛋白结合,具有可燃性.请结合所学知识和CO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两个反应都能生成CO,从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分析,实验室制备CO选择反应②而不用①的理由是 (任选一个角度回答)
①炽热的焦炭和水蒸气反应:C+H2OCO↑+H2↑
②草酸晶体和浓硫酸供热:H2C2O4CO2↑+CO↑+H2O
(2)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提纯CO,并用CO来还原氧化铜.请根据如图回答:
①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该同学的设计存在的一处明显缺陷是 .用改进后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
③装置B的作用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证明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是:装置E中固体颜色的变化为 ,C中 ,F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30 | 20 | 10 | 15 |
反应后的质量/g | X | y | 0 | 10 |
| A. |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
| B. | x的取值范围:0≤x≤30 |
| C. | 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 D. | x+y=6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
| A. |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
| B. | 桂花开放是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 C. | 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
| D. | 酸碱中和 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