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甲乙小组按如图1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
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黑色固体是碳
【实验验证】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甲组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红光,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氧气(或O2),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BA(填字母序号).
A.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将试管b移走
(2)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的碳元素一定来自黑色固体.
【实验反思】
(1)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水;蜡烛+氧气(少量)→一氧化碳+水;…(反应条件均为“点燃”)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烧杯位置降低使氧气的量减少,氧气的量少到一定程度时蜡烛和氧气反应产生黑色固体碳.
(2)甲、乙小组最终证明了蜡烛中一定含有C(填字母序号).
A.碳、氢和氧三种元素B.碳和氧两种元素C.碳和氢两种元素
(3)石蜡的主要成分为C25H52,写出石蜡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25H52+38O2$\frac{\underline{\;点燃\;}}{\;}$25CO2+26H2O.
【实验拓展】
小组同学以“研究不同高度的蜡烛哪只先熄灭”为课题设计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步骤:①点燃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②用一只大烧杯同时倒扣在两支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③重复实验四次,实验记录如下: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高的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实验次数高蜡烛燃烧的时间矮蜡烛燃烧的时间
第一次23秒1826秒06
第二次23秒1924秒94
第三次20秒0221秒45
第四次15秒1619秒10
分析反思: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为什么实验结果与我们的猜想不符呢?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原因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高蜡烛先熄灭.学以致用:当室内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伏低(填“直立”或“伏低”)身子前行寻找逃生出口.

分析 【实验验证]根据碳为黑色固体,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
【分析与结论】
(1)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实验反思】
(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解答;
(2)根据量守恒定律解答;
(3)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实验结论: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高的蜡烛燃烧的时间短,较矮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
分析反思: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高蜡烛先熄灭.
学以致用:当室内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伏低身子前行寻找逃生出口.

解答 解:【实验验证】碳为黑色固体,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红光,b中溶液变浑浊.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
(1)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将试管b移走,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b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一定来源于黑色固体,故黑色固体为碳;
【实验反思】
(1)烧杯位置使氧气的量减少,氧气的量烧到一定程度时,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碳,
(2)根据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3)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5H52+38O2$\frac{\underline{\;点燃\;}}{\;}$25CO2+26H2O.
实验结论:有记录数据可知,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高的蜡烛燃烧的时间短,较矮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
分析反思: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应该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高蜡烛先熄灭.
学以致用:当室内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伏低身子前行寻找逃生出口.
故答案为:[实验验证]发出红光;氧气(或O2);
[分析与结论](1)B、A;(2)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的碳元素一定来自黑色固体;[实验反思](1)烧杯位置降低使氧气的量减少,氧气的量少到一定程度时蜡烛和氧气反应产生黑色固体碳;(2)C;(3)C25H52+38O2$\frac{\underline{\;点燃\;}}{\;}$25CO2+26H2O;实验结论: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高的蜡烛燃烧的时间短;分析反思: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高蜡烛先熄灭;学以致用:伏低.

点评 此题是对蜡烛燃烧实验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结论,也能根据实验结论设计实验步骤,并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浑浊液体
B.
熄灭酒精灯
C.
稀释浓硫酸
D.
读取液体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的一组是(  )
A.K+ Na+NO3- CO32-B.Cu2+ Na+ NO3-SO42-
C.Mg2+NH4+   NO3-   Cl-D.Na+   Ba2+   Cl- 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结论.
(2)水的净化:
①在初步对水处理的基础上,将水过滤,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原因滤纸被捅破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任答一条即可).
②过滤前常加入明矾,起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硫酸铝也能做絮凝剂,写出硫酸铝化学式Al2(SO43
③若某同学发现水样呈浅黄色,他净水时可加入活性碳来脱色,主要利用其吸附性.
④加入漂白粉或氯气进行消毒杀菌,该步骤发生的是化学(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高铁酸钾
(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6.
⑤将水分发到灾民家中前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水的硬度,若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可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⑥有同学提出了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水处理,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填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3)水的利用和保护: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①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BD(填字母).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D.污水处理厂严格按照按有关要求和技术指标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②如图2所示操作都用到水,其中实验中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你还能想到水在实验室的另外一种用途是溶剂.
A.冷凝管进水口连接水龙头,其中进入的冷水是吸收水蒸气放出的热,起冷凝作用
B.过滤前,组装过滤器时,先用水润湿滤纸,并不留气泡,目的是便于滤液透过滤纸,加快过滤的速率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目的是防止产生的热炸裂瓶底
D.连接仪器,用水润湿玻璃管,起到润滑作用,以免摩擦太多,玻璃割到手
③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D.(填序号)
A.氧元素         B.水分子         C.氧原子        D.氧分子
④“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淘米水浇花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
ACO2CO点燃
BMnO2C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Fe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DNaCl固体泥沙溶解、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②③④(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②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中A装置的作用是;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理由是反应前通空气的作用是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反应停止后通空气的作用是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并吸收;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B>C=A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t2℃时A、B、C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质量最多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明矾  B.活性炭   C.天然气  D.石墨  E.干冰
请按要求填空(填上述相应物质的字母,不重复使用):
(1)目前我市正在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是C;(2)常用于冰箱除臭的是B;
(3)用于冷藏保存食品的是E;                        (4)用于野外净水的是A;
(5)可用作电池电极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CO气体CO2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CCuO粉C粉将混合物放在氧气流中灼烧
DKCl固体KClO3加热混合物足量时间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