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 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 。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
① ;
② 。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1)分解反应
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顺序可颠倒)
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CO + CuO △ Cu + CO2
【解析】
试题分析:1)甲酸在反应中为反应物,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水,是一个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其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再加热,是为了将装置内的空气排除;因为CO为可燃性气体,如与空气混合,受热后可能会发生爆炸。
3)如有CO生成,会使B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同时会生成能使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点燃D处酒精灯是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反应成二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5)CO会在加热的情况下与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 CuO △ Cu + CO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用字母填空(每种物质只可选用一次).
A硫酸亚铁 B石墨 C酒精 D一氧化碳 E二氧化碳
(1)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2) 能治疗贫血;
(3) 是有毒气体;
(4) 可用于制铅笔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如图所示,用“”表示A原子,“●”表示B原子,“
”表示C原子,在点燃条件下,每四个甲分子能与三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和六个丁分子。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丙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丁物质属于化合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福建泉州】(10分)下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 (写卡片中的化学式)。
(2)B处卡片中的物质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
(3)C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4)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 (填序号)。
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Ca和Ca2+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
D.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
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溶解度/g | 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 。
(2)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3)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4)20℃时,将40g KNO3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g,继续加热至80℃,下列各量一定变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解度 D.溶质的质量分数
(5)实验室配制500g 10%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质量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中使用无磷洗衣粉,以防止水体污染
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生产废水
D.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