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完成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探究活动报告.
(1)探究活动的名称:探究铁在氧气中燃烧.
(2)实验所用仪器:集气瓶、坩埚钳.
(3)操作步骤:
①先用砂纸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②绕成螺旋状于一根火柴杆上;
③点燃火柴杆、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4)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6)问题分析: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没有在瓶底装少量水或沙.

分析 (1)探究活动的名称:即此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操作方法等;
(2)根据实验需要的仪器进行解答;
(4)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5)由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6)根据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没有在瓶底装少量水或沙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探究活动的名称:即此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操作方法等;故答案为:探究铁在氧气中燃烧;
(2)实验所用仪器:集气瓶、坩埚钳;故填:坩埚钳;
(4)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故答案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6)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没有在瓶底装少量水或沙;故答案为:没有在瓶底装少量水或沙.

点评 按照一定的程度观察实验现象,防止遗漏.观察的顺序一般是:实验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实验中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有无气体(颜色、气味)、沉淀(颜色)的产生,有无发光、发热、发声等现象出现──实验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2: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3: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4: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5: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1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猜想1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2将一小块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3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4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影响切开的苹果“生锈”的因素是空气中的氧气.
【反思与评价】(1)在1~⑤四种猜想中,认为猜想.猜想2最不合理,理由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在验证猜想1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果肉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隔绝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时,表示该反应已经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现有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D或E,发生装置中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末端浸没在水面以下,从a处向外抽气,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
(3)如图F,量筒里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MnO2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MnO2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欲从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MnO2,实验操作步骤是②④⑤.
①蒸发    ②过滤    ③溶解    ④洗涤    ⑤烘干

(4)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b 接C(填接口编号);A瓶中原有的空气对氧气体积测定没有(填“有”或“没有”)影响?
(5)图乙装置也可以用来测量反应中生成的氧气体积.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氧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视线与量气管中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答两点)如管中出现左低右高,应将水准管下移(填“上移”,“下移”“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中国“玉兔”开始进行探月之旅(如图所示).
(1)在对太空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陨石坑中存在水银、甲炕、冰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Hg(填化学式).
(2)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frac{\underline{\;点燃\;}}{\;}$3N2+4X,其中物质X是H2O(填写化学式).
(3)制造“玉兔”时使用了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0g黄铜样品平均分成四份,分别加入到一定量稀硫酸中,反应原理为:Zn+H2SO4=ZnSO4+H2↑.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样品第1份第2份第3份第4份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40.080.0120.0160.0
产生气体质量(g)0.40.81.0m
①上表中m的数值是1g;
②在四份样品所做实验中,稀硫酸有剩余的是3、4;
③通过计算求出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3)因为氮气具有稳定的性质,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4)防止空气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提出一条减少空气污染的建议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都属于一种原子   D.都属于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步骤1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步骤2推入适量H2O2溶液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溶液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燃烧匙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白磷燃烧.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的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性;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澄清石灰水溶液流入集气瓶中并变浑浊,该实验中,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氧化镁B.不锈钢C.黄铜D.生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