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前放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漏斗和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F装置的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 解:(1)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前放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答案为:前;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比较节能环保;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B、E;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漏斗和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
(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F装置的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b;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和蒸发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 B. | x的值为8 | ||
C. | 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D. | 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 | B. | 丙、乙、甲 | C. | 丙、甲、乙 | D. | 乙、甲、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 | |
B. | ![]() 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
C. | ![]() 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 | |
D. |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物质是由 4种元素组成 | |
B. | 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5:2 | |
C. | 该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 | |
D. | 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降低水的硬度 | 加活性炭 |
B | 除去氯化钙中的难溶性杂质 | 溶解、过滤、蒸发 |
C | 将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降低温度 |
D | 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 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