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前(填“前”或“后”)放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应从图中选择B、E(填装置序号)进行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室制取CO2结束后,从反应残留物中提取固体溶质时,按如下流程操作:

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漏斗和玻璃棒(填仪器名称),在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F装置的b(填“a”或“b”)口通入.

分析 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前放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漏斗和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F装置的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 解:(1)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前放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答案为:前;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比较节能环保;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B、E;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漏斗和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
(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F装置的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b;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和蒸发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R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磷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B.x的值为8
C.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铁水铸锅C.海水晒盐D.面包发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A.甲、乙、丙B.丙、乙、甲C.丙、甲、乙D.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
B.
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C.
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示意图对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山梨酸钾(化学式为C5H7COOK)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在海产品深加工过程中广泛使用.关于山梨酸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由 4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5:2
C.该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
D.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B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降低水的硬度加活性炭
B除去氯化钙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
C将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
D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如图所示是A、B、C、D四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四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C是难溶于水的蓝色物质,受热时能形成两种氧化物.
(1)C转化为D时产生的现象是固体由蓝色变为黑色,容器壁上有水珠产生.
(2)D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3)B转化为C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