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质量不减少
C.把溶液降温至 0 ℃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提出了氧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
(1)材料一中,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这是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请根据下列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条件提出新的认识。
①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木炭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
B.煤或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对造成空气的污染
C.人类必须节约现有的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D.对煤和石油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两烧杯罩住。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粒子逸出,有些粒子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④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贫铀炸弹,使不少人患上“巴尔干综合征”。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应为( )。
A.146 B.92 C.136 D.2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离子和H3分子。请回答:
(1)1个H离子中含有______个质子,______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填序号)。
(3)H3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