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实验用品分解温度
13.0g氯酸钾580
23.0g氯酸钾和1.0g二氧化锰350
33.0g氯酸钾和1.0g氧化铜370
4x g氯酸钾和1.0g氧化铁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4中x的值应为3.0g,由实验1与实验4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
【反思】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继续探究】小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又深一步进行“氧化铜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探究,下表是他们的有关实验数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1/401/201/101/51/31/22/31/12/1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1247950547593106153240
【分析整理】
(3)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变慢(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1:10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1】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不是(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分析 根据文字表达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做法来分析解答;
(2)根据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反思】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回答;
【分析整理】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变慢进行解答.
【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进行解答.

解答 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填: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可知,X为3.0;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可选择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的进行比较分解温度即可,要想证明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可选择实验1和实验4对比,证明猜想合理.故填:3.0,1;
(2)分解时所需温度最低的,催化效果越好,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知道MnO2的催化效果最好;故填:二氧化锰.
【反思】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故要证明Fe20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化学性质;
【分析整理】(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变慢,而当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1:10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
故答案为:(3)变慢,1:10,.
【结论】不是.

点评 本题型要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对比时,要注意对照实验的可比性.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影响催化效果的除了颗粒大小,还与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A物质是明矾,其作用是,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操作①的名称是;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进行完操作①后,发现液体C仍旧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了,液面高出滤纸边缘.(写两点)
(2)操作②中再向液体C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操作③是消毒杀菌,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上述操作①②③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操作③(填“①”或“②”或“③”)
(3)如图2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易净水器.
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石英沙;
②小刚取少量经过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长江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振荡,发现有很少的泡沫产生,说明长江水是硬水.为降低硬度,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4)常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5)用如图4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开始后发现同极都有气泡冒出.断开电源后,为检验b中气体,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可观察到现象.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液体体积
B.
倾倒液体
C.
闻药品气味
D.
滴加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物质,还表示一种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A.O2B.2HC.ND.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集气瓶.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C(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或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收集完气体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没有燃烧更旺,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导致没有收集到氧气或收集的氧气不纯.
(3)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或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加药品时有两种方法:
I.把少量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II.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方法II(填编号).反应结束后,要回收二氧化锰,需进行的操作是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该操作是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加热硫酸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若使用装置F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b管(填“a”或“b”)通入.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G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放入块状固体
B.
倾倒液体
C.
氧气验满
D.
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提取治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每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属于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向其中加入少量的肥皂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可以用燃烧的木条,不同的元素主要不同是质子数,质量相同的铁和锌两种原子,原子数目最多是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硼的元素符号为B.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钠(填一种),其离子符号是Na+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bd(填标号).
a.He和Ne      b.B和Mg      c.Al和Si       d.F和Cl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所以其原子半径也是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