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质量B.元素的种类C.原子的数目D.分子的数目

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解答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物质的总质量是一定不变的,故错误;
B、元素种类、元素质量都不变,因为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元素是一定不变的,故错误;
C、因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故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物质的总质量;两个一定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c(选填“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九年级六班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和II(II已事先装满水)可以制取并收集的某气体是氧气或氢气,实验开始前锥形瓶中应盛放的药品是二氧化锰或锌,反应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或Zn+H2SO4=ZnSO4+H2↑.
(2)利用I和III可制取某种气体并验证其性质,应关闭 K1(填“打开”或“关闭”,后同)打开 K2,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
A.①②⑤B.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纤维素B.蔗糖C.蛋白质D.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可能发生改变
C.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绝对不会改变
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不会分解出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FeCl2--氯化铁B.$\stackrel{+2}{Ca}$--钙离子C.2H--2个氢元素D.2O2--2个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的角度:空气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的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填名称).
②如图1(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b(填标号).

a.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
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2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填序号).

(3)从变化的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frac{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氧气.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bc(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