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 + 3O2RO2 + 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C元素、S元素和O元素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硫化氢(H2S)气体的原理:室温下,块状不溶性的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另一产物为硫酸亚铁)。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3)已知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使用的气体收集方法为___________ ;若使用装置H进行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按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试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写名称)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之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当将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烧杯D中放着燃着的蜡烛,当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 ___________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第一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5mL久置的“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烧杯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实验)Mg(OH)2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某同学用氨水在实验室模拟制取Mg(OH)2 的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氯化镁中加入氨水(氨水易挥发),生成Mg(OH)2,再通过结晶、过滤,得到Mg(OH)2晶体。为探究获得较高Mg(OH)2晶体转化率的条件,该同学进行下述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氯化镁溶液浓度/g/L | 反应温度/℃ | Mg(OH)2转化率/% |
a | 20 | 30 | 27.06 |
b | 40 | 30 | 56.77 |
c | 40 | 40 | 69.64 |
d | 40 | 60 | 54.30 |
e | 60 | 60 | 50.60 |
①实验b和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氯化镁溶液浓度是40g/L的情况下,60℃时Mg(OH)2的转化率比40℃时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由实验数据可知,能够得到最多Mg(OH)2的条件是______g/L和_________ ℃
④为了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若再设计对比实验,选择的实验条件(氯化镁溶液浓度和温度)还可以是____________(填选项)
A 60,70℃ B 45,45℃ C 38,40℃ D 40,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分别做了A、B、C、D四个实验,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
(2)A、B、C、D四个实验中,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元素的化合价 ③物质的总质量
④物质的种类 ⑤原子的个数 ⑥原子的质量
(3)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反应为:CuSO4+2NaOH=Cu(OH)2↓+Na2SO4,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守恒的原因:_______。
(4)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实验D中镁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理论上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应该比反应前增重,原因是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装置中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验证该气体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选用装置A、E组合制取氧气,选择的药品时_____;实验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一条即可)。
(4)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
(5)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铁网代替铜网,产生的不良后果是:(答一条即可)_____。
(6)如果用A装置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1)实验Ⅰ中现象为铁丝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____色固体,实验中瓶底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Ⅱ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实验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5 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B中的现象是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
(3)C中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
(4)D处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D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
(5)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B处先停止加热
B 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完成本实验所用的一氧化碳的质量大于实验中与氧化铁反应的一氧化碳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可以防止高温下的铁被重新氧化
(6)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 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如图甲所示,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 K3) 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乙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 2、a3)、温度传感器(b1、b2、b 3) 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 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1)实验获取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 3 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蜡烛 | 甲 | 乙 | 丙 |
熄灭时间/s | 106 | 164 | 199 |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熄灭时间/s | 低处(a1) | 中处(a 2) | 高处(a3) |
106 | 19.8 | 19.1 | 18.5 |
164 | 18.9 | 17.7 | x |
199 | 18.6 | 17.1 | 16.5 |
①观察表1数据,从蜡烛熄灭的时间得出最早熄灭的一支是_____。
②观察表2中不同时间的含氧量关系,x可能是_____ (填标号)。
A 17.9
B 17.2
C 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描述补充:可燃物温度达到_____
④纵向观察表2的数据,_____(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所示。
img src="http://thumb.zyjl.cn/questionBank/Upload/2020/08/25/06/d8576aa7/SYS202008250607200779870560_ST/SYS202008250607200779870560_ST.002.png" width="434" height="220"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由图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原因是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_____。(提示: 从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角度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