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燃烧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 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D.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钾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毕业班1月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构建知识网络,熟悉物质之间的转化。 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金属。C、F都是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C、D、E、F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在上述反应中A、F都具有________性。
(3)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C、F的两个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以下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四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③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它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该微粒的符号为 ;
(3)由②与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定时作业(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下图所示,实验室以海水为原料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1)完成步骤①,过滤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整个实验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填名称);
(3)步骤②发生的是置换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粗盐中除了NaCl之外,还含有MgCl2和CaCl2等杂质,要最终得到纯净的NaCl,应该选用的一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量KOH溶液、过量K2CO3溶液、适量稀盐酸
B.过量Na2CO3溶液、过量NaNO3溶液、过量稀硫酸
C.过量NaOH溶液、过量Na2CO3溶液、过量稀盐酸
D.过量NaOH溶液、过量Na2CO3溶液、适量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定时作业(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的化学式为CH4O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C. 该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依次是8:12:11:9
D. 用4g甲与10g乙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总和为1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定时作业(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Mg+Zn(NO3)2=2MgNO3+Zn B. 2H2O2H2+O2↑
C. CuO+H2SO4=CuSO4+H2O D. Ca(OH)2+2HCl=CaCl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岳阳市赫山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课堂上老师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4)写出该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岳阳市赫山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益阳市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雾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减少雾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 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 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 鼓励露天焚烧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若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SO2和SO3的质量比为【 】
A. 2︰3 B. 1︰1 C. 5︰6 D. 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