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等多角度认识水。
(1)下图所示实验中,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a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2)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有氢气、氧气混合气体20g,经充分反应后得到18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氧气质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16g B8g C18g D4g
【答案】2:1 氢元素和氧元素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AC
【解析】
(1)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图中a管中的气体较多,故a是氢气,化学式为:。该实验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有氢气、氧气混合气体20g,经充分反应后得到18g水,说明氢气和氧气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当氢气有剩余,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x
,解得x=16g,故A正确;
当混合气体中氧气有剩余,设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y
解得:y=2g,故氧气的质量为20g-2g=18g,故C正确,故选A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某蓝色溶液中(已知:该溶液中溶质成分中只有含有硫酸根),观察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H2O、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Na2SO3)。浓硫酸可以吸水。
(方案设计,验证猜想)
①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先进行_________实验,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进行实验。
②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1)铁粉与蓝色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推测另一个气体不存在原因________
(结论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此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是___________。
(反思)该实验是否需要尾气处理,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而泛黄变质。实验小组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进行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I.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 乙:
。
Ⅱ.与
都属于碱,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进行实验)实验1:探充变质的原理
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
(进行实验)实验2:探究变质的条件
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 | 固体无明显现象 | 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 | 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
(解释与结论)
(2)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________。
(提出问题)CO2的作用是什么?
(进行实验)
分别取10mL同浓度的KI溶液于3支试管中(试管编号1,2,3),再向试管2中通入CO2,向试管3中滴加几滴盐酸,分别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几分钟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序号 | 1 | 2 | 3 |
溶液pH | td style="width:11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H=6 | pH=4 | |
溶液颜色 | 无色 | 浅黄色 | 黄色 |
(解释与结论)(3)①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
②CO2在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探究KI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种类,设计了下列实验(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浓硫酸用以吸收水蒸汽):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 猜想②:CO2 猜想③:CO2和CO
(实验设计):装置图如图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①实验时,A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②若猜想①成立,B、D处的实验现象是:
B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 | |
A(试管+固体) | m1 | m2 |
B+C(广口瓶+溶液) | m3 | m4 |
③若猜想②成立,则(m4-m3)_____(m1-m2)(选填“>”、“<”、“=”)。此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猜想③成立,且8gCuO全部参与反应,则碳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是____<n<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硫酸镁_____________。
(2)硝酸银__________ 。
(3)氢氧化钙___________。
(4)氯化钡_____________。
(5)碳酸钾_____________ 。
(6)氧化铜___________。
(7)盐酸____________。
(8)硝酸铵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用图中_____ (请填写字母代号)来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 置,其中你选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_____,实验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下列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提示: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 化锰难溶于水),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操作 m 的名称:________。
(2)步骤Ⅱ中加适量水的目的_________(填标号)。
A 提高实验效率 B 保证氯化钾全部溶解
C 加快固体溶解速度 D 减少固体 2 的损失
(3) 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二氧化锰的质量比理论值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同学以水为主题,进行以下两个主题的研究:
I水的净化:同学们在黄海边旅游时,用瓶装了些海水带回实验室,仿照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因含大量氯化钠而略带咸味,氯化钠由_________构成(填粒子符号)。.
(2)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静置沉淀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蒸馏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具有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5)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查阅资料时发现,目前许多旅游景点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流程如图所示。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__, 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
II 水的变化: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请根据下图水的两种变化和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3属于_________变化,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
(2)如图4电解水实验中,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 (填序号) 环节,还需要_________来进行验证。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表达与交流
(3)如图5对应于如图中_________ (填“甲”或“乙”)变化,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4)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生成氧气中氧分子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纯净物 | 乙醇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X |
反应前质量/g | 2.3 | 4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2.2 | 2.7 | 待测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1.5g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