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CO2 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填空题
已知反应:(1)3H2+Fe2O3 2Fe+3H2O;(2)3CO+Fe2O3
2Fe+3CO2;H2和CO在这两个反应中均将 Fe2O3还原为 Fe,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1)请你分析上述反应,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情况,归 纳出化学反应中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规律___.
(2)请根据你得出的规律,判断反应:Mg+CuCl2 ═MgCl2+Cu中的还原剂是___.
(3)在化学反应中与还原剂中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相反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则化学反应:Cl2+2NaBr═Br2+2NaCl中的氧化剂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除去Zn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用过量的Zn粉
B.鉴别CO和CO2,用燃着的木条
C.分离铁粉和铜粉,用足量稀盐酸
D.证明N2中是否混有O2,用灼热的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科学探究题
大明和小明发现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氧气。
(1)假设大明的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_____(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中,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写出两点):①_____,②_____。
(3)根据(2)中要求,你认为_____(填“大明”或“小明”)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基础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 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8- 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2018 年 11 月 23 日,长沙县举行了特种设备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图 B 这种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用该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果用 F 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______________端进入(填 c 或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8- 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锌、锗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锌原子核内有30个质子
B.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C.锗属于非金属元素
D.锗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