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硫酸铜2H2O2$\frac{\underline{\;CuSO_{4}\;}}{\;}$2H2O+O2↑,(分解)反应;
(2)生石灰投入水中CaO+H2O═Ca(OH)2,(化合)反应;
(3)一氧化碳高温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1)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硫酸铜作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CuSO_{4}\;}}{\;}$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3)一氧化碳高温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故答案为:(1)2H2O2$\frac{\underline{\;CuSO_{4}\;}}{\;}$2H2O+O2↑;分解;(2)CaO+H2O═Ca(OH)2;化合;(3)Fe3O4+4CO$\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1所示烧杯中,缓慢倒入CO2后发现处于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同时也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Ⅰ.实验过程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满足的条件是氧气和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1)D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
(2)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中有无水蒸气.
实验结论:(1)“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
(2)“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酸与金属反应一定生成氢气B.酸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不一定都要在溶液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资江河是我们益阳市的母亲河,但仍有市民环保意识不强,随意将垃圾倾倒在资江河边,请回答:
(1)沿岸居民时常闻到垃圾散发的臭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
(2)某兴趣小组定期对河水取样测试.为了除去水样中难溶性固体,需将水样(填序号)②(①加热②过滤③蒸发④冷却)
(3)为了保护母亲河,请你提一条保护建议不将垃圾倾倒在河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20℃时,将20g B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C.若使A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适宜的方法是蒸发
D.50℃时,B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醋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如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①正确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滴入适量醋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气泡,样品逐渐消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②正确
Ⅲ、查阅资料: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 $\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
方法二: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则证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实验原理】( l )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 2 )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步骤 1:在 4 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 C 溶液,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 4 支试管中滴加 2 滴淀粉溶液.
步骤 2:用 4 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 ①一 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18155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 )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③的维生素 C 的含敏较高;
( 2 )有的同学认为测定标准维生素 C 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C的浓度:( 3 )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ABD(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竹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验证维生素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F、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末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A是CaO,D是Cu(OH)2,H是Fe.
(2)A→B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B与I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属于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最强悍”工程.“鸟巢”运用了高强度、高性能的钒氮合金高新钢和884块ETFE()膜,并采用新一代的氮化镓高亮度LED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钒氮合金高新钢属于纯净物
B.合金的熔点通常比主要成分金属高,硬度比成分金属小
C.ETFE膜是一种易降解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已知镓(Ga)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可推知氮化镓化学式为G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