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氢原子2H; ②4个铵根离子4NH4+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stackrel{+2}{Mg}$O.

分析 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 解: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
③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stackrel{+2}{Mg}$O.
故答案为:①2H;②4NH4+;③$\stackrel{+2}{Mg}$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我们生活在“水球”上,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
(1)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蒸发,得到含有
较多杂质的NaCl(化学式)晶体.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图所示,其中AB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3)请按要求写出初中化学教材中水作为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两个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类别必须不同):
①分解反应: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②化合反应:CO2+H2O═H2CO3
③化合反应: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棉花、纸张的数十倍,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它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其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C.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二,原因是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保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丙>甲>丙.
②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应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物理(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SO2、NO2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②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
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B(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蒸发晒盐B.冰雪融化成水C.生铁百炼成钢D.烧碱吸水潮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2)在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没有晶体析出的B溶液(填字母代号);
(3)在40℃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100g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插入盛满氢气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将熄灭的木条慢慢抽出,当离开瓶口后又重新燃烧,过一会瓶口出现火焰并伴随爆鸣声,请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