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图B操作的名称是溶解,图C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图D操作中,当看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两试管CO2气体,分别倒扣入图2盛有等体积NaOH溶液和水的 烧杯中,该组对比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图3(A~D)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四种不同类别的试剂,B中加入的是酸,四种方案中不合理的是酚酞,理由是NaOH、Na2CO3溶液均显碱性.
解答 解:实验一:
(1)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KClO3 $\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图B操作的名称是溶解,图C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图D操作中,当看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蒸发;故答案为:溶解;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有大量固体析出;
实验二:
(1)若用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多孔隔板合适的位置是a处,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铁,因为铁与盐酸反应;故答案为:a;A;
(2)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两试管CO2气体,分别倒扣入图2盛有等体积NaOH溶液和水的 烧杯中,该组对比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故答案为: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3)图3(A~D)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四种不同类别的试剂,B中加入的是酸,四种方案中不合理的是酚酞,理由是NaOH、Na2CO3溶液均显碱性;故答案为:足量稀HCl或稀HNO3或稀H2SO4;A;NaOH、Na2CO3溶液均显碱性;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蒸发、和实验探究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和④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 B. | ②和③表示的粒子均为离子 | ||
C. | ③和④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 D. | ③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Mg+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6-A | 26-B |
(1)钠原子转化为钠离子, 其核外电子数变小(填“变大”或“变小”). (2)常温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25 . (已知: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1)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Na+和Cl-(填微粒符号). (2)口罩使用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填“改变”或“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甲 | 乙 | 丙 | 丁 | |
大理石 | mg,块状 | mg,块状 | mg,粉末状 | mg,粉末状 |
盐酸(过量) | wg,稀盐酸 | wg,浓盐酸 | wg,稀盐酸 | wg,浓盐酸 |
目的 | 原料 | 发生装置 | 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
制取二氧化碳 | 块状大理石稀盐酸 | A | 固体药品的状态和溶液的浓度有关 |
制取氧气 | 粉末状二氧化锰3%的过氧化氢溶液 | C | 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