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同学们取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试管1内的物质为____________,乙实验中试管2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废液收集到一个废液缸中发现:白色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并得到了无色透明的溶液。废液成分是什么?他们一致认为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和CaCl2,接下来他们对溶液中其他成分继续进行了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酞试液

废液呈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液中还含有HCl

为避免此废液直接排放腐蚀铸铁管道,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氢氧化钠溶液  Na2CO3+Ca(OH)2=2NaOH+CaCO3

(2)废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碳酸钠溶液(合理即可) 

有气泡逸出(与所加试剂一致即可)   加入过量石灰石至没有气泡逸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哪种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某溶液中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取等质量的镁和铁两种金属。将镁放入稀硫酸中,铁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小于镁的质量                       

   B. 充分反应后,镁、铁一定都有剩余

C.充分反应后,稀硫酸和稀盐酸一定都没有剩余

D.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都有所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可把硬水软化成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雾霾天气,人们常戴PM2.5专用口罩,此口罩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作用。

(4)市场上食盐的品种丰富,有碘盐、锌盐、硒盐等。这些食盐中含的碘、锌、硒等是指___________。(填“离子”、“元素”或“单质”)

(5)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生活中一种值得提倡的、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要参加中考了,妈妈为了给他增加营养,制定了如下食谱:

主食

米饭

副食

红烧肉 清蒸鱼 花生米

饮料

牛奶

  为使营养均衡,你建议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A.烧鸡块             B.炒萝卜             C.糖醋鱼        D.烧豆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向HCl和MgCl2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

A.CO2      B.H2O        C.NH3       D.NH4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信息的处理方法。如A图中,两个椭圆分别代表石油和酒精的有关信息。两椭圆重叠的区域表示石油和酒精的共同特征,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与图B、图C中(1)、(2)、(3)区域相对应的适当内容(每处只要求填一点)。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