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 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      )(     ) →d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时机是加热后马上收集,若是在气体连续不断产生之后才开始收集,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会比比实际值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4)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两个猜想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2KMnO4=K2MnO4+MnO2+O2↑  3Fe+2O2="==" Fe3O 4     c、b
(1)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  (2)盛氧气的集气瓶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  
(3)偏小   (4)K2MnO4和MnO2中都含有氧元素   ① I  ② 错误的
反应原理:根据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来书写文字表达式;
装置连接:根据氧气的性质判断接口顺序;
问题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为紫红色,溶于水使溶液变红来分析解答;
(2)根据高温生成物可能与集气瓶底部直接接触而导致瓶底炸裂来分析;
(3)若是在气体连续不断产生之后才开始收集,会造成部分氧气跑掉,造成结果偏小;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相等,结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除了KMnO4,可能来源于含有氧元素的K2MnO4、MnO2
实验验证:①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说明未分解;
②要检验是否生成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甲同学推测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乙同学推测错误的原因是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可能的组成,甲、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溶液的组成

 
有气泡生成
 
有Na2CO3
 
              

 
有沉淀生成
 
有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4分)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分解能产生氧气,但是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①Fe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SO2生成;②C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CO2和SO2生成;③S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⑤SO2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

[实验探究]称取mg铁碳合金,加入过量浓硫酸,加热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装置并称重,E增重bg。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B装置作用是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SO2
B.依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铁的质量分数为(3b-11m)/11m
C.装置内的CO2难以赶尽,E质量偏小,导致铁的质量分数偏小
D.SO2未被酸性KMnO4除尽也可能会引起铁的质量分数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5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下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探究:

(1)查阅资料:
①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对这瓶溶液到底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哪一种,同学们根据现有的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取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由此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②乙同学另取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            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该溶液是Na2CO3溶液。
③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严密,因为NaOH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与         反应生成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这瓶溶液还可能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④对这瓶溶液的实际成分,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设计步骤Ⅰ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      ,避免其对     的检验造成干扰。
【实验结论】该溶液是                      
(3)拓展运用:
①做实验时,取用药品后应及时               
②NaOH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可加入适量的      溶液(填序号)。
A.CaCl2      B.HCl      C.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

资料: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②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将一瓶饮料冷藏24小时(未结冰),开封后取一定量样品加入到盛有过量NaOH溶液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作待测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                   。加入足量盐酸,仪器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反应后持续缓缓通入空气,若缺少装置A,则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饮料未冷藏,则实验结果            
(3)装置D的作用是               ,若冷藏温度过低,饮料结冰,则实验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若不测定C中BaCO3的质量,只测定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则实验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            
(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的是          。(填字母)
a、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b、在A~B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c、在B~C之间添加盛有NaHCO3的洗气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0分)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
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氨气(NH3).
【问题探究】
⑴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⑶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 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   ;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根据装置II,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正确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⑷该小组对某一工业级NaN3样品进行检测。取100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不断振荡。
首先发生的反应是:2Na2CO3+H2SO4=2NaHCO3+Na2SO4;然后发生的反应是: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在上述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①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滴加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②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2012?宁波)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小科同学发现生成物中有少量黑色固体.黑色固体是镁和什么物质反应所产生的?
他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氮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为了验证上述两个猜想,小科设想:
(1)让空气通过A、B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                 
(2)用C瓶收集通过A、B装置后的气体,并加入足量的红磷燃烧;待C瓶冷却后,再把点燃的镁带放入C瓶中.
经过思考发现,由于收集气体时相关气体的密度差异及C瓶冷却后瓶内外的气压差异,达不到预期效果.
于是,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这种气体,观察到镁带在该气体中燃烧并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然后用D瓶收集一瓶  气体,把点燃的镁带放入D瓶中,观察到镁带在D瓶也能燃烧,同时有白色和黑色固体生成.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猜想  正确.同时,他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0分)某学习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白色固体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搜集资料:①经老师回忆,该试剂的酸根离子可能是CO32、SO32、SO42、NO3中的一种;②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假设:该试剂一定不是 _________ ,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 _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适量盐酸
产生气泡
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 _________ 
 
 
 
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 _________ 
获得结论:该白色固体是 _________ 
交流反思:(1)SO2和CO2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某些性质相似.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SO2通入澄清石灰水 _________ 
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_________ 
(2)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SO2,实验室中收集SO2的方法为 _________ ,检验SO2的试剂为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