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细铁丝B.硫磺C.木炭D.红磷

分析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没有加入催化剂,其结果是(  )
A.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B.不发生反应
C.反应速率很慢,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氧气总量会减少
D.反应速率很慢,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氧气总量不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占$\frac{1}{5}$
B.实验时红磷过量不过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D.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主要作用是使气体迅速降温,节省实验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会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D.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仪器或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试管,b长颈漏斗,c水槽.
(2)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是A(填编号,下同),使用该装置时需要进行的改进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开始收集,收集完毕后,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如图F所示的实验,实验的现象是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用水壶烧水,水沸腾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
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后总体积变大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变化中属于大自然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A.含碳燃料燃烧B.微生物分解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某同学取化肥(图1)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
的关系如图2.(反应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杂质不参加反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S─32  Ba─137  O-16   K-39
(1)该化肥属于钾肥.
(2)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