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粉末,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常用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该小组同学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发现除了生成氧气,还生成了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猜想a:碳酸钠  猜想b:碳酸氢钠
小周同学认为猜想b不成立,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碳酸氢钠.
【实验】取少量生成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稀盐酸(稀HCl)
【结论】猜想a成立.
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继续探究】过氧化钠能否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过氧化钠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产生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②向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得溶液呈碱性,推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填化学式)
【交流与反思】由于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以保存过氧化钠一定要密封保存.

分析 【猜想】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不变;
【实验】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继续探究】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交流与反思】通常情况下能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应该密封保存.

解答 解:【猜想】
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生成碳酸氢钠,因此猜想b不成立.
故填: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碳酸氢钠.
【实验】
取少量生成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故填:稀盐酸或稀硫酸;2Na2O2+2CO2=2Na2CO3+O2
【继续探究】
①取少量过氧化钠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进一步说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氧气;
②向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生成了显碱性的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能够生成氢氧化钠,填表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过氧化钠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产生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②向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得溶液呈碱性,推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
【交流与反思】
由于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以保存过氧化钠一定要与二氧化碳和水隔绝,因此应该密封保存.
 故填:密封保存.

点评 过氧化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反应时能够产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显碱性的物质,只能够生成氢氧化钠这种显碱性的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请从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N2;极易燃烧,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H2;可用作温室中气体肥料的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现有100克碳酸钠溶液,向其逐滴加入19.2克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17克,求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请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在横线上写出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CaCl2
猜想二:有CaCl2和HCl
猜想三:有CaCl2、HCl和Ca(OH)2
猜想四:有CaCl2和Ca(OH)2
【质疑】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三,理由是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实验操作】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Ca(OH)2
(2)为了探究究竟是哪种猜想成立,丁组同学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和一些溶液,依次进行一下两个实验,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限选试剂:Ba(OH)2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Na2CO3溶液.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粘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试纸变色,溶液pH<7溶液中有HCl
步骤2: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溶液中有C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如图1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②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1;
③氯化钠是由离子(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2)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2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你的理论依据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②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氮分子、氧分子.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B.CuOC.CO2D.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现有下列物质,已知B为红色粉末,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D是用量最大的金属,E为无色气体,M为单质,无色溶液X在浓度高时具有挥发性. 各物质间可发生以下转化关系.

(1)若A为黑色粉末,则A的化学式是C;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2)若A为无色气体,则A的化学式是CO;此时,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a端上铜丝变黑,玻璃棒a端下沉.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甲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B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C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因此,如果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有气体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