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同学们按照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实验时先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划分为五等份。用_____,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上塞紧。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
(3)若红磷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_____,是可以得出结论:_____。
(4)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红磷燃烧,_____,使集气瓶内气体减少,_____,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
(5)如果小明做实验时发现进入到集气瓶中的液体的量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答案】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红磷量不足 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步骤和误差分析。
(1)该实验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时先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划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上塞紧。
(3)若红磷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
(5)实验时发现进入到集气瓶中的液体的量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其可能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瓶内的氧气消耗完,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也可能是瓶子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进入水体积偏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l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___,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
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
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来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
(理论分析)
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_。
(设计实验)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倒出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是_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_____ | _____ |
(5)下列物质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与步骤①类似实验现象的是_____。
A Ba(OH)2 B CaCl2 C KNO3 D 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E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甲中产生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乙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若利用图2装置, 使用所制取的气体还原氧化铜,装置F中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G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6)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若用该方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集气瓶炸裂,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选择图2代替课本实验图3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②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_________(填数字)处。若该实验没有达到实验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方框右上角横线上应填写NA
B.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9
D.11号元素与氟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计算:
(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C7H5O2Na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3)C7H5O2Na中有________个原子,各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__;
(4)14.4克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2)布莱克实验中,若要检验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欲验证卡文迪许的结论,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2仪器制取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②用图示仪器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则应选择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若选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除上述给出的仪器外,还必须增加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③SO2和CO2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实验室可用Na2SO3与70%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备SO2,尾气必须要进行处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④H2O2可作增氧剂。常温下,用4%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3。
a.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b.分析图3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需要氯化钠周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而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__________向量简 滴加水;
(3)上图所示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