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请你指出道尔顿学说中与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的事实不相符的地方.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并不是所有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2)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同一类原子只能说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

分析 可以根据物质的构成、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②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③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同一类原子只能说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
故答案为:(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并不是所有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2)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同一类原子只能说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及其原子的性质等方面的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强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总结
实验一取10mL 8%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向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强同学把上表中未填完的内容在表内横线上补充完整(共3处).
(2)“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照.
(3)小芳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实验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①对二氧化锰进行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有无变化.
②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其目的是验证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BCD.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
(2)红磷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3)…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
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实验结果更准确;但是反应所需时间太长.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NaCl)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烧杯内蒸馏水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mL 90.0mL63.6mL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20.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铁粉、炭粉、氯化钠(NaCl)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 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不能(填“能”还是“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只有0.03%,铜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集气瓶体积的$\frac{1}{5}$,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哪一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是: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若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则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有下列三种微粒,用编号填空.

①属于阳离子的是A,
②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的是B,
③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C,
④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生活中随时发生着各种变化.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水受热沸腾C.酒精挥发D.琢玉成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极难溶于水的无毒气体,它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frac{4}{9}$,那么在实验室中收集这种气体的方法可以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反应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煤油燃烧B.干电池放电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稀有气体元素(氦除外)最外层有8个电子,所以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