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野炊结束后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B. 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 【解析】 用沙土盖灭火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没有撤离可燃物,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盖上沙土能够降低温度,但是不是主要原因;由分析可知,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2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此反应中Mg、O2、MgO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2:5 【解析】 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48 32 80 在此反应中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32:80=3:2:5,故答案为3: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净化”过关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小郑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   )

A.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B. 纯碱和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水 D. 烧碱和水

C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C. 硝酸铵和水,吸热。A.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不易溶于水。B. 纯碱和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 烧碱和水,放热。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喷泉”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滴水成冰、钢铁生锈         B. 石蜡熔化、水分蒸发

C. 粮食酿酒、烟花燃放         D. 汽油挥发、云消雾散

C 【解析】 A、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B、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烟花燃放一般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河南粮农为全国人民撑腰!”小麦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铁及维生素A等。下列对小麦生产加工过程的叙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收割并颗粒归仓 B. 发酵成啤酒 C. 粉碎成小麦仁儿 D. 碾磨成面粉

B 【解析】 A、收割并颗粒归仓是小麦收获过程,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小麦发酵成啤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小麦粉碎成小麦仁儿只是改变了形状,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D、小麦碾磨成面粉只是改变了小麦的形状,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练习 题型:单选题

我校正在创建“无烟校园”,下列图标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      )

B 【解析】 试题A为禁止烟火的标志;B选项为禁止吸烟的图标;C选项是氧化物的图标;D选项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1.1《身边的化学》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哈尔滨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下列关于人们衣、食、住、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纺织厂用有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的面料,让冰城人的穿着舒适挺括,更加自信

B.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因此在食物中添加越多越好

C.冬季取暖实行集中供热、废气综合处理,使家乡的天变得更蓝

D.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材料坚固、耐用,将使哈尔滨市的地铁工程成为方便人们出行的百年大计

B 【解析】A、有机合成纤维是化学研制的新材料,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的面料舒适挺括,故A说法正确; B、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所以要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过量会影响身体健康,故B说法错误; C、冬季取暖实行集中供热、废气综合处理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所以使家乡的天变得更蓝,故C说法正确; D、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材料坚固、耐用,为哈尔滨市的地铁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2.1.2纯净物和混合物、探究呼吸作用、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 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 g/L;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05 g/L,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 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 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 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___________(填“空气中”或“含氮物质的反应”)获得的氮气密度值。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含氮物质的反应瓶内氮气反应完全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他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 【解析】 (1)空气中获得的氮气中含有化学性质很稳定的稀有气体,而从含氮化合物反应中获得的氮气含有的杂质很少,因此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含氮化合物反应获得的氮气密度值;(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将瓶内的氮气反应完全; (3)氩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运动的水分子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干冰 B. 空气 C. 海水 D. 石油

A 【解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A. 干冰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B. 空气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海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石油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