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兴趣小组在研究溶液的酸碱性时发现,Mg与NH4Cl溶液(酸性)反应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 , 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NH3和HCl常温下会生成NH4Cl 固体;NH3、HCl极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①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含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 , 说明该气体中无HCl.
②为了探究NH3和H2是否存在,又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Ⅰ.A中观察到 , 证明有NH3;
Ⅱ.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 , 证明有H2;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H3和H2 .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无需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
【答案】无明显现象;溶液变红色;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合理,因为HCl和NH3不能共存
【解析】解:【实验探究】①为了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中无HCl;
②Ⅰ氨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A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有NH3;
Ⅱ加热条件下,氧化铜能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所以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H2;
【试验反思】因为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所以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所以答案是:【实验探究】①无明显现象;
②Ⅰ溶液变红;
Ⅱ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
【实验反思】合理,因为HCl和 NH3不能共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我国是最早生产钢铁的国家这一,“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中(填符号)元素的含量;
(2)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请完成配平(在方框内配上计量数,计量数“1”也要写):KNO3+S+C K2S+N2↑+CO2↑.
(3)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古诗“投泥泼水愈光明”:在高温条件下,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你、化学式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溶液能够防腐,可用来注射白菜保鲜
B.焊接金属时用氮气做保护气,使焊接更牢固
C.铵态氮气与熟石灰混合使用既可以补充氮元素,又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D.碳酸氢钠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其原理是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遗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铁锈
D.食醋溶解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主要是雾霾﹣PM2.5)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
A.鼓励煤电厂提高发电量
B.鼓励私家车出行
C.研发高效太阳能设备
D.垃圾露天焚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探究实验一】借助无色酚酞试剂,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甲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实验二】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取硅胶(一种不与酸、碱反应的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
常温下为液体)和固体氢氧化钠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①实验A和B可以作为参照,其目的是;
②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③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④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中和0.05mol的无水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需要g氢氧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腾龙芳烃PX项目发生爆炸.PX(C8H10)是对二甲苯的简称,下列关于P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二甲苯由碳原子和 氢原子构成
B.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g
C.对二甲苯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对二甲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