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将①②两只试管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甲烧杯中,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
(3)当观察到③试管中的液体____________时,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
(4)将③④两只试管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乙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溶液呈无色。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无色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甲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 HCl,你认为甲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一定不含有Na2CO3;
丙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还可能含有另外一种物质,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滤液中的溶质有NaCl 和________ (写化学式) |
【答案】Fe+CuCl2=Cu+FeCl2 Mg2+、Fe2+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Na2CO3、NaCl 不正确 CaCO3和盐酸反应(合理即可) Na2CO3 CaCl2
【解析】
(1)试管②中发生的反应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Cl2=FeCl2+Cu。
(2)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的原因是试管①中的未反应的铁粉与试管②中剩余的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所以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和未参加反应的氯化镁,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氯化镁解离出的镁离子和反应生成的氯化亚铁解离出的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为Mg2+、Fe2+,故填Mg2+、Fe2+。
(3)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遇到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仍为无色,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说明溶液不再显碱性,进而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4)将③④两只试管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乙烧杯中,产生气泡是因为试管④中剩余的碳酸钠与试管③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出现,是因为试管③中反应生成的氯化钙与试管④中剩余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上述说明混合前试管④中的溶质有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其化学式分别是NaCl、 Na2CO3,故填Na2CO3、 NaCl。
(5)甲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 HCl,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故填不正确;
③④两只试管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乙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是试管④中剩余的碳酸钠与试管③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有白色沉淀出现是因为试管③中反应生成的氯化钙与试管④中剩余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说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盐酸不再有剩余,故填Na2CO3和盐酸反应(合理即可);
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烧杯中的溶质中既不含盐酸,也不含碳酸钠,则乙烧杯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与盐酸以及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可能剩余的氯化钙。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为检验氯化钙是否存在,可向无色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故填Na2CO3;
加入碳酸钠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还有氯化钙存在,其化学式为CaCl2,故填CaCl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中是四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名称 | 亚硝酸钠 | 阿斯巴甜 | β﹣胡萝卜素 | 环七糊精 |
化学式 | NaNO2 | C14H18O5N2 | C40H56 | (C6H10O5)7 |
类别 | 防腐剂护色剂 | 甜味剂 | 着色剂营养强化剂 | 增稠剂 |
最大使用量(每1kg) | 腊肉0.15g | 饮料0.5g | 淡奶油0.02g | 胶基糖果20.0g |
(1)上述四种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___。
(2)阿斯巴甜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糖类。
(3)添加了阿巴斯甜的某饮料中,经检测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28%(除阿巴斯甜,其它物质不含氮元素)。则该饮料中阿巴斯甜的质量分数为是否超出最大用量___(填“是”或“否”)。
(4)“我国应该禁止使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化学中有许多实验。下列实验灭火原理是相同的,但方法不同,请将下列实验按灭火的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将B和①_____归为一类,你的分类依据是②_____
(2)氮气和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支持燃烧。如:镁带在氮气中就可以燃烧化合生成氮化镁,氮化镁的化学式为①_____;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减少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的排放,可采用喷氨法,同时产出NH4HCO3肥料。 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氨水箱和烟气吸收塔中发生的总反应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反应。
(2)用该方法吸收22 t CO2后,理论上最多能产出NH4HCO3_________t。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原料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净化气中CO2的含量低于烟气
C 经分离器得到的NH4HCO3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制得甲烷,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_。
(2)由上图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写一条)。
(3)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
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4)将50℃ 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甲的质量________乙的质量。(填“>”、“<”、或“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一瓶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出50克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时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利用图中仪器可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小雅想要检验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她应该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