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请通过观察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不完全相同,CO还原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而C还原氧化铜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都生成了二氧化碳.甲、乙中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O+CO$\frac{\underline{\;\;△\;\;}}{\;}$Cu+CO2、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从装置上看,甲、乙均需将导管尾部插人澄清石灰水中.目的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为了防止CO污染环境,在装置甲中a处应连接收集装置或放置酒精灯
(3)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点燃酒精灯之前,必须先通一会儿CO(或N2).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加热发生爆炸
(4)实验结束后,甲装置中的红色物质又变成黑色物质.原因是灼热的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frac{\underline{\;\;△\;\;}}{\;}$2CuO.为了防止此现象的发生.熄灯后还需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
(5)甲、乙两个实验说明CO和C都具有还原性,且CO的还原性强于(填“强于”或“弱于”)C的还原性.他们都可用于金属冶炼工业.

分析 (1)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一氧化碳有毒,装置最后需要点燃或收集进行分析;
(3)根据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4)根据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和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两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不完全相同,CO还原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而C还原氧化铜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都生成了二氧化碳,甲、乙中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O+CO$\frac{\underline{\;\;△\;\;}}{\;}$Cu+CO2,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从装置上看,甲、乙均需将导管尾部插人澄清石灰水中.目的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有毒,装置最后需要点燃或收集,所以在装置甲中a处应连接收集装置或放置酒精灯;
(3)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点燃酒精灯之前,必须先通一会儿CO(或N2),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加热发生爆炸;
(4)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实验结束后,甲装置中的红色物质又变成黑色物质,原因是:灼热的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frac{\underline{\;\;△\;\;}}{\;}$2CuO,为了防止此现象的发生.熄灯后还需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
(5)通过分析可知,甲、乙两个实验说明CO和C都具有还原性,且CO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他们都可用于金属冶炼工业.
故答案为:(1)加热,高温,都生成了二氧化碳,CuO+CO$\frac{\underline{\;\;△\;\;}}{\;}$Cu+CO2,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二氧化碳,收集装置,酒精灯;
(3)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加热发生爆炸;
(4)红,黑,灼热的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2Cu+O2$\frac{\underline{\;\;△\;\;}}{\;}$2CuO,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
(5)还原,还原,强于,还原,金属冶炼.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铜的还原原理、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对学生的比较问题的能力也有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所示六种途径都可以制得氧气,已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1)写出A、C两种途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C: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
它们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2)D(填标号)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催化剂或二氧化锰.
(4)根据“绿色化学”理念,A(填标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氮原子2N;              
②氧化铁中+3价的铁元素$\stackrel{+3}{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且进入水的体积占集气瓶剩余总容积的$\frac{1}{5}$.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不活泼 和难溶于水的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frac{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耗尽氧气,或装置漏气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原子(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如图为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10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氯化氢分子通过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4)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含有异黄酮(C15H1002).异黄酮由3种元素组成.异黄酮分子由3种原子构成,每个分子中共含有27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气体能够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2)站在桂花树下,可以闻到花香,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下列气体中,属于纯净物的是B
A.洁净的空气     B.二氧化碳    C.汽车的尾气     D.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NH4NO3中N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7: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甲同学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50ml浓度为6%过氧化氢溶液与1.0g MnO2均匀
Ⅱ.将50ml浓度为X%过氧化氢溶液与1.0g CuO均匀
在相同温度下,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测定所用时间,比较反应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Ⅱ中X的值应为6%
(2)乙同学为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双氧水质量(g)双氧水浓度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
11006%5200
210012%5100
310018%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B(选填编号),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5g.

②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丙同学为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另一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A.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C.量取50毫升浓度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气体体积.
D.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0.1克MnO20.2克MnO20.3克MnO20.4克MnO2
4049617586
8077879092
12089929292
16092929292
①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催化剂的质量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秒表.
③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②⑤(选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