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3)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  物质所加的量多;

(4)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65g

C.降温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不变            D.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小,所以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甲物质所加的量多;

(4)A、t1℃时,加入的15g甲没有完全溶解,所以甲的溶解度小于30g/100g水,故A错误;

B、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65g,故B正确;

C、降温后烧杯中的不溶性固体会逐渐增多,所以溶液总质量减小,故C错误;

D、取烧杯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所以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AC.

故答案为:(1)t2℃;

(2)降温结晶;

(3)甲;

(4)A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Na2CO3和Na2SO4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共12 g,

将其溶解于92.4 g水中,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H2SO4

液,加入H2SO4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的质量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求:

(1)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2)求样品与H2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Na2SO4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图中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共包含  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3)若D表示  某元素的原子,则m=  ,该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个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是 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100g水)

27.6

34.0

40.0

45.5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0 g

C.20℃的KCl溶液的浓度一定小于 40℃的KCl饱和溶液的浓度

D.60℃时,将一定质量分数KCl溶液降温到40℃,一定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相符的是(  )

A.氧气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是利用了其可燃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其可升华的性质

C.氮气用作保鲜剂是利用了其稳定性

D.人造金刚石制作钻头是由于其硬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空气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C.纯净的水是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

D.石墨与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豆油      C.牛奶  D.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按如图所示(未装药

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 0g.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填“是”或“否”),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