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经测定得知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关于这种物质说法错误的
A.可能是一种单质B.可能是一种纯净物
C.可能是一种化合物D.可能是混合物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速力菲补血剂的说明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速力菲说明书
[正式品名]琥珀酸亚铁薄膜衣片
[化学式]琥珀酸亚铁FeC4H4O4
[适应症]缺铁性贫血u的预防和治疗
[成分]本品每片含琥珀酸亚铁0.1g
辅料为:蔗糖、淀粉、羟基甲纤维素等
A.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速力菲溶液中滴加碘水,呈现紫色
C.琥珀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g
D.1片速力菲中含铁量约为0.03(辅料不含铁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物质X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推测X中只含有C、H这2种元素
B.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海一号”的发掘推动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在已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铁锅、梳篦等物品。
(1)中国的陶瓷举世闻名,陶瓷材料属于_____材料。
(2)中国的铁锅源远流长,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推崇,原因之一是铁锅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若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______症。
(3)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氧气、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根据铜绿的组成判断,若要除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则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反应也是中和反应
B.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则NH4HCO3一定是有机物
D.复合肥料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则硝酸钾一定是复合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现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根据实验室的记录,只知它们分别是 KCl、K2SO4、K2CO3、AgNO3、BaCl2中的一种,为确定它们的成分,某学生将它们依次编为 A、B、C、D、E,并设计了一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1)将 A 和 B 混合,产生一种既不溶于盐酸也不溶于称硝酸的沉淀;
(2)将 C 和 D 混合,产生一种既不溶于盐酸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3)将 A 和 E 混合,产生的沉淀既溶于盐酸也溶于稀硝酸;
(4)将 D 和 E 混合,产生的沉淀仅在稀硝酸中消失;
(5)将 B 和 C 混合,没有沉淀生成。
由以上实验确定:A 是____,B 是____,C 是____D 是____, E 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① 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填序号)。
A 玉米 B 牛奶 C 豆油 D 苹果
② 缺__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可导致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2)材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① 下列属于无机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
A 镁铝合金 B 聚乙烯 C 玻璃钢 D 有机玻璃
② 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锈蚀的是_____(填序号)。
A 表面涂油 B 表面镀铬 C 用盐水浸泡 D 制成不锈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_____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选填“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 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 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 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4)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_____处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