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解:A、图中A点的温度为t1℃,此时M溶液已达到饱和,在N曲线的下方,N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温度高于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且M的溶解度变化要比N的溶解度大,且不知M、N二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不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均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且两者的溶解度相等,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0℃时,M、N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M>N,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2.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必须选取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克)+溶剂质量(克) ;对于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w = S/(S+100);所以溶解度S = 100/(1/w-1)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水溶液呈黄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

(1)A、E的化学式分别是;B物质的用途之一是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氢氧化钠
B.
过滤
C.
氧气验满
D.
氢气验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填空:

(1)实验①中右边产生的气体是 , 写出该气体的一种用途
(2)实验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该实验的目的是
(3)对于实验③,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A.红磷要足量
B.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C.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用木炭代替红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蒸发
C.
加热液体
D.
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相关实验操作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a , b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填①或②)通入.
(4)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钠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5)小明在实验室里加热31.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4g,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烘干、回收二氧化锰.
请计算:①生成氧气的质量.②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

A. 不锈钢、黄铜 B. 24 K金、铜导线

C. 生铁、钢 D. 钱币、铜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制备氮化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Si+bN2 aSi3N4;则数值b= , 氮化硅属于 . (填酸、碱、盐、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保护我市资江水资源,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

A.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 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入河中 D. 工业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直接排放到河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