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B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_ .
(2)用理化知识解释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________ .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在有限的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纸杯被高高掀起. 【解析】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2)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在有限的空间内,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纸杯被高高掀起。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B. 氢原子结合成氢气
C. 氯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聚集成氯化氢
D. 氯原子和钠原子分别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
B 【解析】 A、汞是金属单质,它是由金属汞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正确,故A不选; B、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B项说法错误,故B选; C、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氯化氢分子是由氯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故C不选;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因钠原子易失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氯原子易得电子变为氯离子,说法正确,故D不选; 故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正确的是(部分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
A. 铁在O2中燃烧 B.
加热KMnO4制O2
C. 电解H2O实验 D.
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空气的成分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B 【解析】 试题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A、氮气占78%,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氧气占21%,故选项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洁净的燃料-氢气 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了右图用于制取氢气的装置,根据该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试管中选用的最佳药品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指出图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锌粒;稀硫酸用了酒精灯加热,不要加热;长颈漏斗的末端位于液面上方,长颈漏斗的末端位于液面下方;导管伸入试管太长,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析】 (1)根据制取氢气的装置,可知:①铁架台、②酒精灯、③试管、④长颈漏斗、⑤导气管、⑥集气瓶; (2)制取氢气的最佳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 (3)仔细观察制...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洁净的燃料-氢气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氢气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能源,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
A.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B. 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
C. 用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 D. 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A 【解析】 A、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不消耗化石能源,不造成环境污染,所以A正确;B、由热电站提供电能分解水,消耗大量电能,成本高,且不环保,所以B错误;C、用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需要高温条件,也消耗能源,所以C错误;D、锌和硫酸反应只能制少量氢气,且成本高,所以D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3物质的变化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什么叫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3物质的变化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文)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钟乳石的形成 B. 制取明矾晶体 C. 蒸发食盐水 D. 用洗涤剂洗餐具
A 【解析】 A、钟乳石的形成存在碳酸钙转变为碳酸氢钙的反应,有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制取明矾晶体是使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蒸发食盐水过程中固体与液体分开,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用洗涤剂洗餐具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物质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物质溶于水放热的是________ .
A.Ca(OH)2 B.CaO C.NaOH D.________
C;浓硫酸 【解析】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CaO固体与水反应放热;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故选C。D、浓硫酸溶于水...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