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或小常识往往包含着一些化学原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油锅着火时迅速加入大量青菜灭火②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污垢③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④煤气泄漏及时打开换气扇排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
甲:CO2、H2O; 乙:CO、H2O;
丙:NH3、CO2、H2O; 丁:CO2、CO、H2O.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
(2)实验中甲烷燃烧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有机物R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
R | O2 | CO2 | H2O | |
反应前质量(g) | 51 | 96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x | 0 | 88 | 54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5
B.R物质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C.R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 (1) ,装置B的名称 (2) 。
②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5) 。若将上述混合物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溶解、 (6) 、洗涤和烘干四步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固体。
③实验室可用发生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优点是 (7) ,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8) 。
④收集了一定量气体后关闭活塞,装置B中固体与液体没有分离,可能的原因是 (9) 。
A.所用盐酸浓度偏大 B.活塞处漏气
C.盐酸反应完了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下图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A与C都是由相同两种元素组成的液体,A、C、E、G也为化合物,G为红棕色粉末,F为金属单质,其余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省略。
请根据上图推断: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
(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生活用蒸馏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雨水是纯净物
D、氢气在氧气燃烧生成水也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做法(或认识)有科学依据的是( )
A、带上火把进入山洞进行科学探究
B、浴室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并拨打110
C、洗衣服时,用硬水比软水效果更好
D、带上手电筒就放心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先挤瘪胶头排出空气,后伸入试剂中吸取试剂
C.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移出水槽
D.检查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先用两只手捂住容器的外壁,后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化学小组同学欲测定铜锌合金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1)甲方案:取10 g合金粉末,加入少量稀硫酸后,收集到0.1 g氢气,计算合金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5%。老师指出其测定结果不准确,原因是 。
(2)乙方案:取10 g合金粉末,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固体质量为9.9 g。计算合金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