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小红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Fe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红得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铜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锌

分析 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Fe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铁、铜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再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且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完全,因为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滤液中一定没有铜离子和亚铁离子;
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因为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则可能含有金属M.

解答 解: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Fe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铁、铜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再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且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完全,因为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滤液中一定没有铜离子和亚铁离子;
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因为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则可能含有金属M;
A、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反应完全,则滤液中一定没有铜离子,正确;
B、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因为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铁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M的活动性比铁、铜强,则不一定含有金属M,故错误;
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
D、锌的活动性比铁、铜强,与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显无色,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B.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与盐酸反应,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硫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掌握此知识才能结合题意顺利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分解,其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4HNO3$\frac{\underline{\;\;△\;\;}}{\;}$2H2O+4NO2↑+X↑.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的化学性质:见光易分解(写出一种即可);
(2)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8 (最简整数比);
(3)判断X的化学式:O2,判断依据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4)二氧化氮分子由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其中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氮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体积
B.
      加热液体
C.
      过滤操作
D.
      液体药品的倾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化学实验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应伸到集气瓶底部
C.滴加液体时,为避免滴漏,滴管应伸到试管口下
D.验证氧气是否收满时,带火星木条应伸在集气瓶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
(1)根据题中数据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2)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3.986×10-26kg;
(3)等质量的金属镁和碳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1)从宏观上可知道: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2)从分子的数量上可知道: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
(3)从物质的质量上可知道:每56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硝酸根离子2NO3-;(2)植物光合作用得到的单质O2
(3)缺乏I元素会患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1).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左侧试管发热(或右侧试管内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K2CO3+Ba(OH)2=BaCO3↓+2KOH.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图2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BaCl2+K2CO3=BaCO3↓+2KCl;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BaSO4、K2CO3(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K2CO3、KOH,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Ba(OH)2、K2CO3或BaSO4、Ba(OH)2、K2CO3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白色不溶物全部消失,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碳酸受热产生二氧化碳D.“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