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E,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D组成元素不同,F、G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部分物质间的关系未写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灭火 (合理即可) 置换反应 【解析】根据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D、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A、D组成元素不同,碳酸钙会与D发生反应,所以D是稀盐酸,F、G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G生成的F、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G是过氧化氢溶液,F是水,C是氧气,E会与F相互转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家庭厨房或卫生间的管道常被厨余垃圾或脱落的头发堵塞而令人烦恼。市面上有固态、液态两种管道疏通剂,研究小组购买了这两种管道疏通剂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固态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NaOH、NaNO3和铝粉。

②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应并能放出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③BaSO4、BaCO3都不溶于水,BaSO4也不溶于酸。

探究一:

【提出问题】固态管道疏通剂能够疏通管道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验证】

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

将菜叶、头发、米饭等垃圾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固态管道疏通剂,再加入____________。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烧杯壁发热,垃圾翻动,一段时间后菜叶、米饭部分溶解并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反应中产生的_______使垃圾翻动。

NaOH使垃圾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反思评价】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固态管道疏通剂虽然能疏通管道,但使用过程中不安全,理由是_____;

目前超市出售更多的是液态管道疏通剂。液态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主要是NaOH和一种钠盐。

探究二:

【提出问题】液态管道疏通剂中除NaOH以外,另一种钠盐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这种钠盐是NaCl、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

【实验验证】(不考虑疏通剂中其它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液态疏通剂加入试管中,滴加__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钠盐是Na2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质疑】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这种钠盐一定是Na2SO4,理由是______________,请你补充一个实验证明该钠盐是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等,但管道疏通剂正是利用了它的腐蚀性,将“弊”变“利”。请你再举出一个利用物质的“弊”为生活服务的例子:______。

水; 气体和热量; 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的H2易燃易爆; BaCl2【或Ba(NO3)2、Ba(OH)2】; Na2SO4+BaCl2=BaSO4↓+2NaCl 可能是Na2CO3与BaCl2反应产生了BaCO3沉淀; 取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钠盐是Na2SO4. 铁易生锈,但可利用这一性质将铁粉制成食品包装中的脱氧剂(或硫酸铜有毒,但利用它的毒性制农药波尔多液等合理即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2018学年初三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B.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C. 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因为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 【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B.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C. 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因为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保存的时间更长,正确;D. 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组成和结构。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相同,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氮可以做制冷剂 B. 氧气可以做火箭发射的燃料

C.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须的物质

B 【解析】A. 液氮可以做制冷剂,汽化吸热,故A正确;B. 氧气可以做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氧气本身不能燃烧,故B错误;C.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C正确;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D正确。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用途十分广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B.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红光

D 【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故A错误;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B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错误;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红光,故D正确。 点睛∶现象是指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感知的。常见的现象有颜色变化,吸热或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甲>乙>丙 B. 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丙

C.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 D. 消耗硫酸的质量是甲>丙>乙

D 【解析】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正确;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正确;C、根据反应生成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或作法不正确的是

A. 提倡学生每天饮用奶制品,防止缺钙 B.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 【解析】A、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学生每天饮用奶制品,可以防止缺钙,正确;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错误;C、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正确;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何组物质是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 (  )

A. 碳酸、氯化钠、氢氧化镁 B. 氢氧化钙、盐酸、硫酸钠

C. 硫酸镁、氢氧化铁、氧化镁 D. 硝酸、氢氧化铜、碳酸钠

D 【解析】A、碳酸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故不是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错误;B、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是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错误;C、硫酸镁是由镁离子和硫酸根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钡是由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是按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为探究石蕊溶液在酸、碱、盐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如下图所示,在编号为①-⑥的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石蕊溶液。

(1)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_______;

(2)作为对比实验的试管是__________(填编号);

(3)再向④中滴加过量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K2CO3 溶液显碱性 ③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紫色,最终变为红色 【解析】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1)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K2CO3 溶液显碱性,碳酸钾溶液呈碱性。(2)作为对比实验的试管是③,蒸馏水呈中性。(3)再向④中滴加过量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逐渐变紫色,最终变为红色,石蕊遇碱性溶液变蓝,中性溶液呈紫色,石蕊本身颜色,遇酸性溶液变红。 点睛∶石蕊本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